王美清不知道這時候,自己的媽媽正在家裡掛念著她,她正和於遠在策劃著未來避開媽媽偷襲的密巢。
於遠和王美清首先來到了位於黃米衚衕內的麟慶宅。
後世在網路上看到的那些美輪美奐的四合院圖片,和於遠看到的一點都沒有相似之處。
這時候的麟慶宅,從院牆到瓦片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佈滿了灰塵。
大門上方屋頂,鋪設的是我們在古裝戲中經常看到的那種筒瓦,如果不是門前的八字影壁和一對抱鼓石,上邊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雖然破舊,但還能隱約看到原來屬於這個宅院的豪華。
進入大門,正對著的是一面方形影壁,陳舊中還能看到各種花紋,還原後必然會很氣派,具有古香古色。
繞過影壁,後面就是一座低屋簷四方形的垂花門,紅色的油漆已經斑駁,特點就是門框門楹上,都雕滿了花鳥,走過垂花門,就是所謂的二進院,東西兩廂,俗稱廂房。正對著院門的北房就是正房。
兩邊和北房都是迴廊連線,繞過二進院的迴廊,就進入這座院子的主院,也就是三進院。
迴廊的西側,同樣有個拱門通往花園。
這時候的房子看上去陳舊,門窗都是油漆斑駁,院子裡的地磚也有很多破碎或者缺失,屋頂的瓦片更是後來住在這裡的人,用現代的普通瓦片修修補補的,想一塊塊補丁,讓屋頂看起來像佈滿了傷疤。
西側的花園,雖然現在還沒有消失,但院牆已經倒塌,也沒有什麼花草,只見幾壟菜地和胡亂搭建的堆雜物的建築。
想想這座宅院,建於清初,當時的主人賈中復,還請畫家李漁繪圖建設,後來幾度易主,也就是清朝的道光皇帝年間,河道總督麟慶居住於此地,算是在歷史上略有交待,但也不是什麼歷史留民的人物。
如果說有什麼歷史價值,或許就是麟慶宅自帶花園,也算是四合院中的一種建築形式的代表,要不然,這個時候在燕京,具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還是不少的,很多並沒有完整保留的意義!
於遠也沒有老燕京人的那種思鄉情懷,看得直搖頭,“美清姐,我看我們還是另找地方算了,這種房子裝修好了,是很有古韻味,但住起來不一定舒服。”
王美清雖然祖籍是川省,但畢竟是在燕京出生長大,還是很喜歡這種房型,“小遠,我小時候,經常在外公和爺爺的四合院住,還是習慣這種房子,你別看它表面不顯眼,但保暖的效果去很好,住在裡面冬暖夏涼,很舒服的!特別是這個房型這麼大,比外公那個四合院寬敞多了,我們再把花園建設得好一點,那個環境才叫舒坦呢!”
於遠或許是出於一種老男人的心態,歷來很寵溺自己的女人,“美清姐,你滿意就行,這些房子我們住不完,你可以收藏一些古玩字畫、藝術品之類的東西,麟慶宅的原主人不是還有奇石軒嗎?我們也給他搞起來,只要把前後院留出來給武哥、白瑤姐他們,二進院和那些廂房都可以拿來做收藏用。”
王美清白了於遠一眼,“小遠,你能收藏多少東西?兩邊那麼多的廂房你都用不完吧?二進院的北屋要留出來做客臥的。再說,真的花園建設好了,要人打理吧?還有平時的衛生、維護,如果真的要收藏東西,平時也要安排人住這裡看管的。”
於遠,“是我考慮不周到,美清姐,你看著安排吧。不過我建議,外面的建築可以保持原汁原味,但內部的裝修還是要現代化和舒適為主的。你想一想,我們如果做完愛做的事,難道也要像古人一樣穿堂過屋地跑來跑去?那多不方便,更容易著涼。”
“麟慶宅是古代的民宅,沒有太大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存在破壞之類的說法,所以內部裝潢沒必要顧忌太多。”
“我們還可以把衚衕口的一號和三號門牌的房子都買下來,拆除後,我們的房子就直接面對美術館后街,再也不擔心有車被堵在巷子裡了。”
“一號和三號的房子拆除後,建成幾座和麟慶宅一體的仿古建築形的車庫,還能擁有一個小型的停車場,等過幾年,我們不怕被咱爸咱媽知道了,多一點人來做客都能很容易安置。”
王美清眼前一亮,“這個主意好!我馬上安排人去辦,我們用附近的藍宇地產的房子去置換,相信他們會樂意的。”
於遠,“美清姐,人是有戀鄉和戀家的情結的,如果他們開口要價高一點都要理解,只要不是過分的要求,都可以滿足他們。”
王美清,“小遠,你放心吧,在我們收購四合院的時候,我都會主動給他們一些其他的補償。”
於遠也為自己親親美清姐的善良心生感動,輕輕擁了一下王美清,“走吧,美清姐,我們去看看文煜宅。”
王美清,“小遠,我們這個院子定下來了,還要裝修文煜宅嗎?”
於遠,“先看看吧,我想看看那個園林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