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會說,這個時候,萊特芬格也立即施放“隱身術”,讓暗中的莫林也失去他的目標,這樣不是更好嗎?
其實,如果萊特芬格知道這樣做有效的話,就沒有必要如此謹慎了。倒不是說萊特芬格不會施放“隱形術”,而是因為這“隱形術”特性的緣故。
“隱形術”,作為魔法師的一個魔法,自然屬於奧術一系。它的原理就是用奧術來覆蓋身體,來對周圍的光線進行折返來進行隱形的。
所以,這種“隱形術”在不怎麼高明時,也不可以完全隱形,而是可以讓空間出現一些奇怪的扭曲。
而要維持奧術可以迅捷地折返現出的光線,這是十分複雜的事情,尤其是當魔法師移動時,那麼周圍環境也會快速變化,這就會更加困難。
所以,對於魔法師來說,只要那些魔法能力高超的人,才可以完美使用“隱形術”。這所謂完美使用,即是在“隱形術”下,他也可以行動自如,而不會露出破綻。
但是,對於一般的魔法師來說,就光是如此精密地控制奧術都很累了,一旦進入隱形,他們是不能亂動的,因為一亂動,就會出現破綻。
所以這“隱形術”,對於很多魔法師來說,就是一個雞肋的存在。
說句不中聽的話,那樣的魔法師,就是用“隱形術”去偷窺女澡堂子,都很難做到了,所以是虧死的。
另外,由於“隱形術”需要精密的控制,所以在這個魔法存在時,再施放其他魔法,就很容易干擾這個魔法的穩定性。
那也就是說,施放其他魔法,是有極大可能打破“隱形術”的。
總結下來,這“隱形術”又有著兩個致命的缺陷:其一,在施放了“隱形術”後,魔法師為了完美隱形,這行動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其二,就是不能隨意地施放其他魔法了。
所以,如果一個魔法師,是在別人注目下隱形的話,那無疑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捱打的樁子了。
因為要維持“隱形術”,他就不能亂動,也不能施放魔法嘛。
莫林在施放“隱形術”時,是利用了“奧術飛彈”的圍攻和閃光,限制住了萊特芬格的視線,然後他在其短暫的視覺消失時,才施放的“隱形術”,這也就是說,莫林的具體位置,他是不知道的。
可是,他如果也施放“隱形術”,那就無疑會暴露在莫林的視線下,而這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萊特芬格十分了解這些魔法,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應對這種狀況,雖然內心裡有著不爽和些許的怯懦,但是他覺得自己還是可以挽回局面的。
而就在萊特芬格轉到了另一邊時,突然一道火光出現在了他的身後。
就是在外邊觀看的主考官都是一聲驚呼,因為他們不太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隨之,“轟隆隆”一聲巨響,巨大的火焰爆炸就在萊特芬格身後出現了。完全來不及做任何閃避的措施,萊特芬格結結實實地中了一記火焰魔法。
然而,與他一起中了魔法的,還有攻擊者莫林。
直到爆炸將兩個人分開,現場的主考官才看明白怎麼回事,並都驚呼道:“這——難道是那個傢伙從一開始就算計到了這一步?所以才在自己身上施放‘防禦火焰結界’的?”
另一個較為理智的主考說:“顯然不是,因為他施放‘防禦火焰結界’是在對方施放了‘火球術’後採取的防禦措施。當然,由於對方隱藏了一個‘變形術’,他便只好用‘閃現術’來躲避了,而因為這個契機,他可能便有了下面這些計劃。不過,即使是這樣也足夠可怕了。縝密的思維,強大的魔法操控力,這傢伙絕對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