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名為藏馬的鄰居
“其實我覺得你表哥說的沒錯。”
學校午休時,捧著便當靠坐在天台圍欄的紅髮少年,帶著事不關己的笑容,一邊開啟便當盒一邊提醒向自己訴說昨天遭遇的友人:“莫名其妙失血過多居然還沒找好藉口,被美幸阿姨發現還被你表哥指責也是當然的。下次注意點,別總出意外,本來能輕鬆解決的。”
等了一會兒,沒等到迴音,紅髮少年扭頭看過去,發現友人保持著開啟便當盒的姿勢,久久沒有言語。於是他好奇地往對方的便當裡瞥了一眼,自己也愣住了。
“秀一,我早該知道的……”龍介看看旁邊那位菜式豐盛的便當,再看看自己除了米飯就只有幾片海苔的便當,“表哥他是真恨我啊,人類可不是為了吃素,才辛辛苦苦爬到食物鏈如此地位的……”
名為南野秀一的紅髮少年很不給面子地吐槽:“自作自受。”
龍介夾起一片海苔,掃了對方一眼:“這種時候難道你不是該安慰我一下嗎?”
“正常人的反應的確應該是那樣……總算你還有點常識。”南野秀一不帶任何含義地笑了聲,“但那種無意義的事情我不會做,首先你也得有需要安慰的情緒啊。”
雖然對方總是嘴上說的不留情面,但認識了這麼久,龍介和南野秀一也稱得上是友人了,儘管這“友誼”裡一開始摻了不少的水分。
若非龍介一開始就知道南野秀一併不是人類,而南野秀一也早就知道這一點,並且他們還是鄰居,曾被家長要求一起回家的話,恐怕這份“友誼”就連“勉強”都算不上了——當然現在他們是真的把對方當朋友,雖然從來沒正面承認過。
至於龍介為什麼會知道南野秀一不是人類,這就要歸功於他前世的記憶中一本叫做《幽遊白書》的漫畫。
正因為對南野秀一算得上是知根知底,人總是會在自認為掌握了所有情報的物件面前放鬆警惕,所以龍介不知不覺中,在南野秀一面前就比在其他人面前要放得開。而又由於這份不自覺的鬆懈,龍介被南野秀一發現了自己的異常。
不過以妖狐擅長看透人心的程度,就算龍介沒放鬆警惕,大概早晚也是會被秀一發現的吧。
深田龍介這個人,只能從已知情報來判斷猜測對方的情緒,自身卻感受不到對方表達出的情感訊號,甚至無法做出任何情緒上的回應——就算能回應也已經過了不知道多久這件事。
他是個情緒感知異常的,異類。
放學後,由貴瑛裡在校門口附近等著接龍介。
即使他渾身上下散發著生人勿進的氣場,周圍等著接自家孩子放學的家庭主婦們,也依然紅著臉悄悄注視著他的同時,與自己身邊的太太們竊竊私語著,而討論內容的中心當然是這位金髮的帥哥。
遠遠地看到了龍介對上了自己的視線,由貴瑛裡狠狠地吸了口煙,從開啟的車窗中把胳膊伸了進去,將煙給按滅在車裡的菸灰缸中,然後衝龍介招招手,確定龍介看到自己之後,轉身進了車子裡,明顯一刻也不想多呆這眾位女士熱情的視線中。
“今天又去你那個不好對付的表哥家?”南野秀一也注意到了那意外惹人注目的身影,沒什麼誠意地扭頭對龍介說,“祝你好運。”
“……承你吉言。”
一上車,龍介就面無表情語調平淡地問:“不是說今天我回自己家嗎?”
由於他此時胸口發悶,再加上是在基本知道他本性的由貴面前,龍介就有點不想笑了,一直笑個不停臉也會酸的。
大概是因為他沒辦法正常地感受到情緒,所以很多時候,一些本該讓他感覺到的情緒會轉化為其他跡象。比如在身體上表現出類似胸悶之類的訊號,來提醒他所缺失的感情。
龍介經常乾的事情就是思考,假如他能感覺到的話此時他應該是鬱悶呢還是生氣呢還是別的什麼……這種事情。<a那破事,遊馬說想和你商量。你們趕緊解決趕緊結束,我不想再被這個專案纏著了。”
於是回到公寓再次見到了杉田遊馬,龍介被告知了這麼一件事。
本來說是想要等放假再進行配音,但由於各方面的問題,監督希望他跟著大隊伍一起馬上開始。
作為總監督兼製作人的遊馬是這樣說的:“你呢,現在連新人都算不上,最好還是去看看前輩們是怎樣做的。這樣對工作環境,也可以開始提前適應,以便快速進入狀態——不過你不去也無所謂,畢竟還是小孩子嘛,用‘需要上學’作為藉口的話,還是很能獲得諒解的。”
因為胸口還有些難受而提不起幹勁的龍介帶著慣常的笑容敷衍道:“隨便你。”
“那就說定了。”杉田興高采烈,“你家人都知道了嗎?我是說除了由貴。”
由貴瑛裡一邊打字一邊說:“他媽媽最近出國了,他爸……哼,總之這幾天由我來照顧龍介,美幸那邊我來說好了,你不用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杉田詫異地問道:“誒?深田夫人的工作……”
這次是深田龍介回答的:“可以說是職業音樂評論人吧,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聽音樂會的工作……名字用的是上杉美幸,你沒看到也正常。”
“哦,那就難怪能培養出龍介這樣的天才了。”杉田的視線落在了龍介的手上,“我查過了哦,龍介君居然還是很有名氣的神童,未來的天才小提琴家……拿來做噱頭宣傳也不錯啊。”
聞聽此言,由貴瑛裡插了一句:“不行,他的資料你給我保密,別打擾他的日常生活。”
而對於如此讚譽,龍介倒是一副冷淡的態度,但是配著他習慣性的柔和語氣,卻顯得分外異樣:“只不過是擔當‘別人家的孩子’這種角色罷了,沒有我總歸還有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