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祖龍之尊 > 第八十七章 雍城冠禮

第八十七章 雍城冠禮 (第1/2頁)

推薦閱讀:

秦王政九年公園前238年),四月十五日,這是一個對嬴政,對寧夏,對呂不韋,對嫪毐,對趙姬……對所有人都至關重要的一個日子。

秦王政加冠日!

這裡應該是秦皇政加冠日,不過管他的,反正寧夏又不在乎如何稱呼他。

昨夜因為嫪毐作亂,一宿沒睡,直到今早開始為嬴政典禮做準備時,寧夏都未合過眼,雖然身體很累,不過精神卻很振奮。

千古一帝的加冠大典,常人何德何能有此殊榮,一想到這寧夏就渾身來勁。

一個勁的問司空掌管禮儀的官職),這個加冠需要準備些什麼啊?過程都有些什麼啊?對衣服穿著都有哪些要求啊等等他感興趣的問題。

司空是一個將近六十的老頭,為人倒也和善,只是偶爾有些暴躁,就比如寧夏剛開口問加冠流程時就被司空老頭噴了一頓,說寧夏如此不重視祖先儀禮,是為大不孝…巴拉巴拉一大堆後,好在寧夏及時找個理由說自己出過意外,醒來就對很多事一無所知,司空老頭這才停止教育寧夏,反而還隱隱關心同情起了他的悲慘遭遇,這讓寧夏哭笑不得。

據司空老頭所說,“冠禮”,雖然只是一種成年儀式,但所有人都必須完成,因為冠禮也是對一個人的考驗,只有透過這個考驗你才能享受你該有的權利,履行你的義務。

不論黔首人家還是貴人子弟,亦或是王親國戚,按周制,男子二十歲即行冠禮,然王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

聽老頭說,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

地區不同,加冠時間亦有不同,由於戰爭頻發,加大徵兵數量,所以行冠禮的最低年齡標準可降為十五歲,最高加冠標準應為二十歲。

這也難怪嬴政對呂不韋和自己的母親如此氣恨,這裡面除了有倫理道德的原因之外還有權利對人性的考驗。

呂不韋這一生倒也算不錯了,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還當了好幾年的“太上皇”,也算是死的不冤。

寧夏之前一直不解嬴政為何一定要在加冠之後才能拿回大權,和司空老頭聊了很多後,現在這個問題他漸漸清晰。

雖然老頭說過所有人都有行冠禮的權利,也都必須行冠禮,可寧夏卻認為這更像是屬於貴族的一種特權。

“冠禮”尤其對貴族至關重要,而貴族則對家族子弟行冠禮一事極為重視。

在這個時代,作為貴族成員加冠完畢後便可以開始享有參與各種政治活動和各種禮儀的權利。

比如統治人民的特權,參加本族共同祭祀的權利,以及獲得宗法制度所規定的繼承權等

按禮,國君與卿大夫行“冠禮”後,才可親理政務。

嫡長子與庶子所取得的繼承權利不同,嫡長子舉行了加冠儀式,即表示具備了繼承“宗子”的資格。

這才是嬴政為何如此熱衷於加冠一事的真正原因,其實說來說去都是一個“禮”。

至於平民而言,“加冠笄”後,才可男婚女嫁,負起傳宗接代的責任,但需遵守“同姓不婚”的古禮。

同時開始有服兵役的義務,負有保衛貴族特權的責任。

……

四月十五,午時

嬴政在文武大臣的簇擁下登上雍城祖廟,首先就是祭拜祖先,向祖先說明來意。

原本這樣隆重的典禮應由他老爸主持,結果由於秦莊襄王早早駕鶴西去,又加之帝太后趙姬和他仲父呂不韋皆為異姓人,所以均不能主持這次加冠大典。

最後,儀式就不得不由王族中德高望重者主持。

由於秦王政是為嫡子,所以典禮必須在祖廟的“阼階”東階)處舉行。至於為什麼,寧夏沒來得及問,他也懶得問了。

加冠儀式真的可以說是複雜到令人髮指,前前後後共加冠三次,若換成寧夏估計自己想死的心都有了。

第一次為嬴政加黑色的緇布冠。緇布冠是遠古時代的一種麻布冠,在齋戒時染成黑色,戴此冠表示從此成人,有“治人”之權。

第二次為嬴政加皮弁bian),即白色的鹿皮冠。這也是遠古時代的帽子,是“征伐田獵”時戴的護具,其意義在於時刻警醒自己莫要數典忘祖,應以發揚祖先的尚武精神為意志,享有徵伐之權。

第三次則為嬴政加赤黑色的爵弁bian)。就是剛才嬴政祭祀列祖列宗時所戴的帽子,表示從此他享有祭祀之權。

最新小說: 假婿 姐夫愛吃醋 我的男友是喪屍 扶亂唐 大唐:從敗家開始當地主 利刃兵王之狼魂 逍遙小才子 皇朝風雲之弘雲錄 三國之風雲再起 家父,秦始皇 初唐求生 跟著小說看歷史 三國之武皇 末世之掠奪 祖龍之尊 開局被廢太子,我苟不住了 三國:從不讓董卓進京開始 大秦:造反從坑爹開始 明之燭 明末第一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