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曆法以春季初為歲首,說明新的一年開始。有句話叫做一年之計在於春,也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這種以春為始的計算方法,寧夏不知道也不清楚,但是他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絕對不是起源於現在的秦國!
寧夏從胖山口中瞭解到,現目前大秦所使用的歷法叫做“顓頊歷zi)”,是從周朝流傳下來的。
秦歷不同於我們所熟悉陰曆的最大之處就是,他們以十月為歲首,也就相當於以冬季初為歲首,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後九月”,輪至次年九月為年末,這便是完整的一年。
而且這裡的冬季被稱為亥月,不像後世那種“正月”的叫法,往後的各自然月分別與“十二地支”相對應,當然了他們也會和現代人那樣用數字來稱呼月份。
秦歷按順序稱呼分別是:亥、子冬至所在月,即冬月)、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閏。
如果想用數字排列的話,那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後九、十、十一冬月)、十二。
……
當然了,胖山講的這些東西,寧夏不是很能理解,當然了他也懶得去搞懂。
他只要知道十月是“一月”就好了,其他的不在乎,無非就是換種叫法罷了。
只是……不對啊……
臥槽,那豈不是要過春節了????!自己都還啥都沒準備呢……不過話說回來了,這個時代有春節嗎?
“老哥,再向你請教個事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咱哥兩何種情分,如此客氣作甚,有何事直接問便是”。
快過去一個月了,來實習的三個大兄弟也都基本能應付廚房裡的事了,雖然偶爾還有些小問題記不住,不過寧夏就在外面,他們可以隨時叫他,後者則也放心得很。
所以這才有時間兩個人搬個凳子坐在一起吹牛逼。
“老哥,剛聽你說再過三日便入十月,也就是新年伊始。那咱們是不是要過什麼節日啥的”。
寧夏不是很能確定戰國時期是否就有春節一說,只能試探性的詢問道。
“有的,豐收之俗,也就是“蜡祭”,雖然當今世上紛爭不斷,不過這種表達對天地敬佩之意的日子很多國家都在履踐,這幾天也是人間難得的太平日子啊……哎,老弟,恕我冒昧,你的家鄉到底在何處,不曾聽你提及過,莫不是你的家鄉不過這類日子”?
“唉~老哥啊,不是不告訴你,只是我的身份太過特殊,知道了對你們沒好處的,等到時機成熟我自然會告訴你們。我的家鄉把你所說的“蜡祭”叫做‘春節’,只不過我們是在春天來臨的第一天過節,而秦國卻是冬天來臨的第一天過節,所以多少有些區別”。
寧夏不是不想告訴他們自己的真實身份,就算現在說了他們都未必相信,而且還有可能給他們帶來殺生之禍。
最近店裡來了好多別的國家的人,這些人無法確定是不是奸細,也沒辦法都抓了。
他們似乎都在討論四月前從天而降的“神物”,用他們的話就是很多人看到有東西從天上掉到了秦國咸陽宮。
包括咸陽城有些百姓也說自己曾親眼目睹一團光球破天而來,直插王宮。
之前寧夏也聽本地百姓閒聊提起過,不過那個時候他並沒有在意,可是隨著現在越來越多外地人的到來,寧夏感覺到情況似乎有些糟糕了。
按照他們所描述的時間和地點,從天而降的“神物”很有可能是自己!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寧夏必須得小心在小心,他不能連累自己身邊的人受到傷害。
“哦哦,我記住了,記住了。對了老弟,既然你提到這件事,你覺得我們該如何過,需要準備些什麼”。
聽胖山這話的意思,寧夏自然是知道他話裡有話,這是想讓他全權負責的節奏,看來胖山還是很好奇啊。
也罷,反正就在自己家裡慶祝,想來也不會有啥事。
只是關鍵的還有三個外來人,雖然這段時間相處得還不錯,不過他並不瞭解三人的為人,所以這年就不能過得太張揚,只好低調行事。
“嗯,好,這兩天我想想。那咱們是從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開始過節嗎?也就是第三天的晚上?”寧夏不確定這個時代是否也有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