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蕾絲?
思緒放空的斯嘉麗突然聽到這個名字,平整的額頭頓時皺了起來。
這是她記憶當中,並不算好的片段。
格蕾絲這個角色,出自她十四歲的電影,《馬語者》。
電影當中的她酷愛騎馬,她的寶貝是一匹名叫朝聖者的駿馬,是比忙於工作的父母陪伴她度過更多時光的好夥伴,也是家庭中重要的成員之一。
但是因為一次車禍意外,她失去了右腿,朝聖者為了保護格蕾絲深受重傷,性格變得暴戾、抗拒和人類靠近,掙扎於死亡的邊緣,因此,馬場提出要讓朝聖者接受安樂死。
原本活潑開朗的格蕾絲因此一蹶不振,對人生感到莫大的絕望。
她覺得自己也該被安樂死掉,因為自己的生命也和朝聖者一樣沒有用處了。
可是她的媽媽希望她能夠重新振作起來,希望女兒能夠走出陰影,但是,在格蕾絲的眼裡,自己的媽媽只是一個控制狂,她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自己能夠心安。
沒錯,《馬語者》這部電影的題材,其實和《暴雨》很像,一個說父愛,一個說母愛。
但是,當母親想要拯救自己的女兒時,整部電影卻忽然畫風大變,從育女心經轉變成了婚外戀教材,這種突變畫風更像是女版《暴雨》加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廊橋遺夢》,正是因為這種驟然變化,讓其在北美收穫了一堆惡評。
“對,我喜歡那個角色,但是我不喜歡那部電影。”
“不是因為外界的惡評,甚至很多人都喜歡我演的格蕾絲,但——更多的人覺得我長得漂亮,那些人覺得我以後會成為大明星。”
是的。
因為《馬語者》是奧斯卡最佳導演羅伯特雷德福自導自演的電影,所以人們對其抱有很大的期待,觀看的人多了,口風自然會傳遍整個北美,與此同時,那些對斯嘉麗的稱讚也被她記在了心裡,但令她更加難受的,是隨之而來的豔羨。
或許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大明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職業,但斯嘉麗三歲的時候就在這個圈子裡玩鬧,她當然明白,大明星這三個字,其實是一種惡評。
至少對於好萊塢來說,就是這樣。
知曉其中含義的她自然不會高興,因為她想要的,並不是這個。
斯嘉麗的言語令坐在一旁的弗朗西斯聳了聳肩,事實上,當年她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也因為這種評價而迷失不已,甚至直接退圈,又或者說,這是圈二代的通病。
他們知道明星和演員的區別,他們更知道,哪個才是食物鏈頂端的傢伙。
“ok。”
感覺到沮喪情緒的江火,在對方的腰間輕拍了兩下,她沒有安撫的意思,而是繼續道:“你之前喜歡過伊桑霍克——又或者說,你羨慕過對方,對麼?”
伊桑霍克?
思維跳脫的問話方式讓斯嘉麗有些難受,不過就在她回憶之時,諾蘭倒是低下腦袋,用鋼筆在身前的筆記本上寫畫了起來,他明白江火在幹什麼了。
她想要摧毀斯嘉麗。
“是的。”斯嘉麗重重的點了點頭,聽從江火話語的她依舊沒有睜開眼睛大聲質問的意思,而是順從的將自己心裡的想法說了出來,“我之前的確喜歡過伊桑霍克,但那不是愛你知道嗎?我喜歡的是他的演技,我第一次和他在紐約演舞臺劇的時候,他就已經參演了《死亡詩社》,我們演了沒幾場,他就去拍了《愛在黎明破曉時》,零一年更是和丹澤爾華盛頓拍了《訓練日》,他的演藝道路順風順水,當然——和你比起來就差太多了。”
斯嘉麗故作輕鬆的說道,但聳肩之時,那種羨慕的情緒被在場所有人嗅的是一清二楚。
他們知道斯嘉麗羨慕伊桑霍克能演,更知道伊桑霍克是一名帶有古典氣息的帥哥。
如此表象被江火瞧在眼裡,望著匯聚在那張精緻面孔上的不安,她微微搖頭,不但沒有停止的意思,反而加大力度,詢問道:“你之前放棄你媽媽給你找的《迷失東京》劇本,就是想要向對方證明,即便沒有她們,你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本子,所以就接受了華納的邀請,參加了《蝴蝶效應》的試鏡,對嗎?”
一提起這件事情,弗朗西斯的面色就有些奇怪。
他當初都和斯嘉麗的母親說好了,要用這個本子洗掉那些殘留在斯嘉麗身上的汙漬,但沒想到,這個一直都很乖的侄女竟然拒絕了!
然後轉頭參演了諾蘭和江火搗鼓的《蝴蝶效應》!
雖然這種事情並不會引他生氣,可至今,他都沒有搞明白這是什麼原因!
而在聽到這個問題後,坐在江火大腿上的斯嘉麗倒是面露掙扎。
就在她想要睜眼的同時,江火已經抬手,輕撫著她的後背。
溫柔的動作似乎想要讓她放鬆,熟悉的觸感更是令她稍稍心安。
沒有催促,沒有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