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即便在場的眾人當中,沒有羅傑埃伯特那樣的影評大拿,但他們也能看得出來——在阿湯和江火進組幾天以後,這樁既定的事實已經沒有任何商榷的空間了,結論實在是顯而易見:克里斯托夫邁考利並不適合導演這個位置,他的執掌功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最起碼,以他之前兩千一百萬投資,一千三百萬票房的水平來看,執導一億五千萬投資的商業鉅作,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那平庸的分鏡構畫,甚至把江火和阿湯的亮點給完全磨滅了。
磨滅演員演技亮點這種情況,那可是極其少見。
就算是非正統科班出身的導演,只要在架構齊整的劇組中認真執導,而不是在高壓日程表下瘋狂趕工,那麼,分鏡的刻畫與鏡頭的運用,絕對是為了影片的美感和敘事而服務的。
這和壓戲的情況不同。
因為演員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演技永遠不可能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演技好和演技差的演員同框競技,肯定會出現壓戲的情況——基本上,只要有觀眾更加關注一部作品中的某個角色,那絕對就是壓戲了,而這種程度的壓戲,除了被壓戲的演員本人,導演也好、製片人也罷,其實都不會關心的;畢竟,說到底,拍戲還是個技術活,就算你背後的金主爸爸再牛嗶,但最後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演員本身,錦鯉戴上帽子也沒法化身成龍,出道既‘大片’的資源也沒法將她強行推到女主的位置上。
但——和壓戲這種情況相比,磨滅演員這種情況,可就麻煩多了。
這就相當於是給一個廚子送來了昂貴菜品,但對方偏偏選擇用開水撈白菜,還美名其曰,此乃國宴上品——這種真把開水白菜當成開水加白菜的行為,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而現在,就是這麼個情況。
阿湯九零年就憑藉《生於七月四日》拿過金像獎男主提名,江火就更不用說了,挑起的風波剛剛結束呢,兩名優秀的演員雖然沒有在商業片裡拼個高低,搏個你死我活的意思,但那種針鋒相對的氣勢,可是能夠給影片平添幾分華彩橋段,而這種剋制下的和諧,完全可以讓商業片獲得更好的影評人口碑,但亮眼的畫面,在克里斯托夫的操刀下,變得極其的不和諧,甚至都可以用平庸來形容——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劇組就得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
《碟3》,興許會成為影評人口中的爛片。
即便商業片在爛番茄上一般都不會收穫雙百評分,但在這種明明有機會衝擊口碑的情況下,因為導演本身功力缺失,而造成畫面平庸,只能依靠宏大場面來刺激觀眾腎上腺素的選擇,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就拿之前的那個鏡頭來說好了,所有人都不明白,克里斯托夫為什麼要先拉一個俯視鏡頭?他們更不明白,江火和阿湯的雙眼對話為什麼不能用對焦特寫的方式進行捕捉,非得用比例對半的方式拍攝近景側面?
如果兩人的眼神交流和情感揮發並沒有在劇本上明確標出,那這的確不能怪邁考利,但既然都已經寫出來了,並且編劇還是他本人,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事故,就已經沒法饒恕了。
“cut!”坐在監視器前的克里斯托夫揉了揉鼻子,習慣性的補充了句,“good。”
實際上,就連他本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
克里斯托夫覺得自己的鏡頭角度算計的並不好,和導之前的那部《糊塗綁架事件》相比,導眼前的《碟3》,簡直就是一個折磨——導演最怕遇到那些表演上不開竅的榆木腦袋,而江火和阿湯的事前準備實在是太到位了,以至於讓他產生了一種一個機位根本就無法將他們的表演納入其中的錯覺;所以,即便喊了good,他依舊得指揮現場人員重拍。
沒錯,就是重拍,又或者說,是打著補拍旗號的重拍。
如此舉動,自然被所有人看在眼裡。
對於這種極其不靠譜的行為,每個人都有怨言。
這其中,就包括了派拉蒙派來的製片主任——託尼阿道夫。
劇組每天拍完後,他都會去放映室找膠捲,望著那堆積如山的拍攝素材,本還平坦的額頭上,顯露出了迷茫般的憂愁——直到《阿凡達》等3diax等必須使用特效的影片出現後,數碼攝像才成為了市場的主導,在此之前,甭管是大導演還是小導演,甭管聲名顯赫還是籍籍無名,他們用的,基本上都是35的膠片;這樣也意味著,每當導演喊出‘action’後,成本每分每秒都會增加,如果演員沒演好、錄音沒就位、打光沒跟上,那就是一場災難。
而現在,這個災難,已經出現了。
在這個以製片人中心制的好萊塢,預算超支的責任,得由製片人來負。
雖說阿湯的確是本片第一製片人,但真正負責幹髒活累活的,卻是託尼。
望著那已經拆封的第六箱膠盤——託尼有些頭疼。
這才拍了三天,就已經用了六箱了,如果效果好也就算了,可問題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哎,一言難盡啊!
洩氣的拉了條轉椅坐下,他先是拖出今天拍攝的那箱素材,把比較滿意的幾段做了標註,以方便日後的剪輯——然後又拖出屬於昨天的那箱拍攝畫面——這也是if島國任務失敗之後,迴歸總部提交報告參與稽核評定的場景。
隨著他的操作,畫面很快就打在了銀幕上。
這是一個單通道進出的密閉空間,面積並不算大,六面牆壁皆是由等量大小的金屬塊拼接而成,金屬表面質地光滑,鑲嵌在頂端的白熾燈光甚至可以在地板上清晰印刻出自身模樣。
房間的中央,擺放著一張黑褐色的長桌,穿著夾克長褲的伊莉娜江火)坐在畫面的左邊,而她的對面,則是兩名太極色的稽核人員,目光灼灼的盯著女孩,在沒有修音的情況下,背景噪聲有些擾人,但劇本中的畫面已經還原得相當完美了。<r.he和艾麗卡斯嘉麗),所以,她便自然而然的成為了cia的重點懷疑物件,面對那兩名稽核員的眼神拷問,伊莉娜不卑不亢的回敬了過去,坦然自若的表情再加上隨意搭放的雙手,從頭到尾都給人一種‘這是一個意外,我沒有錯’的精神暗示——看到這兒,託尼直接摁下了紅色的暫停按鈕,隨著銀幕上的畫面固定,六目對視的側拍畫面展露的淋漓精緻,如此一來,他更是煩躁的用手搓了搓面頰,“shit!按照正常情況,這種畫面最多拍攝兩三遍就能過了,而克里斯托夫足足拍了五遍啊!為什麼他在寫劇本的時候,能夠考慮到各個人的情感抒發,而在指揮攝像時,就頓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