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一下子騷亂起來,在座的人們反應迥異,有的點頭稱讚、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一臉茫然。
王海濱被授意走到主持人身邊講解。
“各位仁兄,你們知道介面是什麼嗎?
廣義上講,介面指實體把自己提供給外界的一種抽象物,這一抽象物可以是另一個實體,使其能被修改內部,而不影響外界其他實體與其互動的方式。這個定義十分拗口,我來舉個形象的例子。”
他指了指身後的大螢幕,“這個大顯示器,能夠接收電腦主機輸出的影片訊號,並放映出來。它和電腦之間用一根影片線相連,接上這跟影片線,它就顯示這一臺電腦裡的內容,接上另外一根影片線,它就顯示另外一臺電腦裡的內容。它本身並沒有被電腦輸出的影片訊號所改變。”<i線,拿在手中,“這就是介面,是顯示器和電腦溝通的橋樑,當它插在電腦主機上時,能夠顯示出畫面;拔下時,畫面消失,變為黑屏。但電腦始終正常運作。
它隻影響顯示器內部),不影響電腦外部),是一個標準的介面。”
線被插回原位,王海濱繼續介紹:
“狹義上講,介面是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提供的多重抽象化。通俗來說,介面就是規定要程式做什麼,但不在其中定義實現。它只約定了一個協議,規定當傳入何種引數時,就獲得何種結果,不在乎你是如何實現的。”
他指了指螢幕上的基因模型上的那段未知序列,“比如這種結構它就很像是一個介面,宿主基因透過它接入外源基因,它本身不具備任何功能,但接入的外源基因卻不知為何直接被完整表達。
各位仁兄都知道我的觀點,生命活動是正在執行的程式,中心法則是編譯器,基因是它們的原始碼。
也許這些美麗的程式正是用類似於java這種既高階又嚴謹的語言書寫的,為了防止意外,不允許多重繼承。所以如果要實現多個類的功能,只能透過介面。
當然這是後話了,有關物件導向、類、繼承之類的概念,是否可以應用在生物身上,我們以後再探討。現在需要進行的,是驗證工作。
驗證過程中需要注意,介面有幾個重要特點:
1.介面中不包含任何方法和屬性。也就是說,這段未知序列必須在所有物種上通用,並且全部不表達任何功能。
2.介面可以被繼承。也就是說,這段未知序列必須可以隨基因組穩定遺傳。
3.介面不能被例項化。也就是說,這段未知序列不能作為遺傳物質獨自存在,它不能成為一個單獨的生命。
也許我這樣生硬地把計算機的規則套用在生命體上,缺乏邏輯和依據。但在面對一個完全未知的食物時,‘鴨子測試’是一種非常好用的方法:
如果它看起來像鴨子、游泳像鴨子、叫聲像鴨子,那麼它可能就是隻鴨子。”
話音落下,會場被掌聲填滿。顯然,王海濱的觀點被大部分人所認同了。
雖然這套理論十分地生澀,但它就像是一個初生的孩子,也許會早早夭折,也許會一生平平無奇,也許會成為一個創造新時代的偉人。
這場空前熱烈的會議持續了到了第二天中午,散場時,每個人都依舊神采奕奕。他們並不打算休息,而是直接聯絡各方準備開展複雜的驗證工作。
針對介面的第一個特點,需要製造一大批不同種類的模式生物,比如小鼠、果蠅、酵母、擬南芥,用鋅指技術精確地把未知序列敲入它們的基因組中,然後在生命週期內監測未知序列的功能。
針對介面的第二個特點,需要做遺傳學試驗,比如讓被敲入未知序列的果蠅自由交配,觀察序列是否可以世代遺傳。
針對介面的第三個特點,需要把這段未知序列包裝成病毒,讓它侵染各種生物,觀察是否擁有基因整合和複製的能力。
附加工作一:破壞鼠爵克隆體基因組中的未知序列,觀察外源基因是否還能正常表達。
附加工作二:安德森和盧卡的救治,透過顱內注射直接向海馬基細胞輸送基因編輯載體,破壞未知序列掉未知序列和藍藻相關基因。雖然已有相關技術用來治療腦膠質瘤,但風險依舊很大,因為小鼠造模沒成功,無法實現透過動物試驗驗證效果。
附加工作三:利用新的線索,探究植物是怎麼樣獲得未知序列並且萎了的。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即便沒有被提到紙面上,也被會場上的所有人心知肚明。
那就是當這段介面的性質被驗明之後,就此開展人的自救工作。如果這東西果真是一切的源頭,那麼這項工作就會像在夏天吃下一塊剛切開的大西瓜那樣簡單和暢快——
不管三七二十一,敲了了事。
這才是他們如此興高采烈並充滿幹勁的真正原因。
作為一個年輕的、頭腦不被束縛的新鮮血液,盧赫理所應當地領到了眾多工中,目前最無解的一個:探究植物是怎麼樣獲得未知序列並且萎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他沒有太多畏難情緒,原因很簡單:
pi哪有天天自己親自幹活兒的,只需要開足腦洞,剩下的指揮別人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