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殿下惦記。”文靈頷首,“秉侍衛請起。”
容秉才起身,看著文靈道,“殿下有話帶到。”
文靈看了絃琴和弈雨一眼,二人便都出門,留了容秉和文靈在屋子裡。
“他可是有何話要說?”
“殿下不便出宮,只是讓屬下為公主帶話,殿下並非是有意瞞著公主,如今殿下身不由己,杜宰相虎視眈眈,殿下在沒有找到杜宰相意圖謀反,謀害主子的證據之前,不能暴露身份,否則反而容易陷入危機當中,所以才沒有與公主道出實情。但是公主聰慧,卻發現了端倪,所以命屬下來向公主解釋。”
“杜宰相不過一介臣子,既然如此,抓了他的把柄,顧潯為何如此忌憚?”文靈擰眉,杜宰相有問題她早有猜測,可是說到底杜宰相不過是個臣子,有什麼能讓顧潯忌憚的。
容秉沉默了片刻後,如實道,“杜宰相手中有升龍詔書。”
升龍詔書?
文靈道:“那是什麼?”
關於升龍詔書,容秉便不得不解釋了。
杜宰相在晉國名聲也極高,可以說是僅次於顧凜之下。
年輕時候的杜宰相可以說是憂國憂民極為負責,那時候晉國受魏國壓迫,百姓怨聲載道,晉帝始終下不定決心,也是杜宰相親自去民間取了萬民請命書,才讓晉帝下定決心謀反。杜宰相與晉帝昔日乃是兄弟,晉帝也知曉杜宰相的心思,對於和自己同生共死的兄弟,最後卻要屈居自己之下,晉帝十分愧疚,所以十分義氣的寫了一份升龍詔書。
這詔書,也是近日顧潯從舊奴口中打聽出來的,它確實是存在。
升龍詔書的存在大抵就是,國將不國,主將不主,晉帝言若是自己的子嗣昏庸無道且殘暴,杜宰相便可將其罷黜,自己取而代之,只消留其一名便可。晉國以民為主,絕不可重蹈魏國之事。
升龍詔書當時是昭告了天下,被杜宰相收了起來。
多年過去,沒有人再看過升龍詔書,但是卻有舊奴確認其的存在。
顧凜消失三年,回朝後便發現了杜宰相的心思已有變,可是晉國正直危機關頭,晉帝矇蔽了自己的雙眼,只做看不見,顧凜也只能歇下。
可是後來顧凜死後,按照顧潯等人的推測,這幾年來顧凜雖然消失了,可是聲望卻從未降低,便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將顧凜的聲望推的極高。若是將顧凜的死栽贓到顧潯的身上,那麼顧潯就會背上弒兄的罪名,到時候民聲所向,確認顧潯無帝王之德,杜宰相便可拿出升龍詔書,正大光明做這晉國的皇帝,享顧凜多年奔波之苦。
文靈想過可能是杜宰相生出異心,但是沒想到杜宰相竟然還有這樣的後臺。
文靈想說,晉帝的腦子不太靈光吧?
老實說,晉帝還真不大適合當皇帝,哪怕是當年接杆謀反,都是被催著逼著的,當了皇帝這麼多年,晉帝還真沒做過什麼豐功偉績,若不是朝堂上有霍青和杜仲,這個皇帝也坐不穩。可當初晉帝被封為異姓王之時,便有一些原因是因為魏王覺得晉帝容易被掌控,才會放心。
“殿下懷疑宰相與康毅勾結,暗害先帝卻沒有證據。康毅的人手遍佈後宮,殿下自己仍得小心翼翼,若是提前露出了馬腳,反倒是容易被杜宰相反咬,還請公主諒解。”容秉長話短說,將事情解釋了一遍。
文靈點點頭,“本宮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就是假裝顧潯是顧凜,與之相處,不讓杜仲露出馬腳。
細思今日,似乎確實不會讓杜仲發現什麼,文靈也微微安了心,想起來了什麼,“對了,下午那名叫碎玉的宮女的事情,如何了?此事是個好機會,他當可以下令嚴查,藉此機會清楚一些後宮人手。”
提起此事,容秉面色微變,“回公主,那兩個太監……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