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告訴本宮,是想為其求情?”宇文璟問道。
若真如莊蒹葭所說,那金榜書院發生過命案,那麼自當以律法處置。
魯夫子搖頭。
當年他趕走劉嗔所用的理由,乃是劉嗔蠢笨,悟不透他魯派一學的精髓,所以將他趕出學派另尋他師。
其實那時候魯夫子自己也沒發現這其中的問題到底出現在何處。
劉嗔巧言令色,會舉一反山,也將他說的頭昏腦漲,惱羞成怒。
感覺到不對勁,但是卻說不出理由,一怒之下便趕走了劉嗔。
那時的魯派,只在河陽郡那一帶盛行。
他思來想去,劉嗔為什麼被趕走後還要說自己是魯派的學子?
其實劉嗔很信任他。
他所說的話,他都奉若宗旨。
是他自己教著教著,發現了魯派中立意的錯誤,所以想要暗中糾正學生們的思想。
但是那時候劉嗔已經深入其中,直接指出了他之後說的話,與從前的話相悖。
那時他心高氣傲,自然不肯自己從前的話是錯誤的。
他不肯面對自己的錯誤,所以他產生了逃避心裡,丟下了魯派,遠離他鄉。
後來魯派被封,他也沒有受波及。
聽到金榜書院的事情後,如果對方真的是劉嗔,那麼他懷疑,劉嗔以為他當年趕走他,真的是因為他蠢笨悟不透其中精髓,所以他才會選擇將魯派告訴世人,為官時派人四處尋他,不過那時他這個魯派的創始人,已然不是魯派的人,當時魯派極為盛行。
願意擔創始人這個名頭的人很多。
他們藉著魯派成為了大儒,而他還只是一個四處遊歷的教書先生。
魯夫子說完之後,誠懇道,“人這一生,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越是站得高的人,越是繃著面子的人,越是如此。微臣一手立下了魯派,不肯親自承認它是錯的,也不肯承認自己錯了,因為面子,微臣選擇了丟下它一走了之。可否懇請太子代為轉達魯師之言:魯派的誕生無人扼殺,同樣魯派也不能扼殺別人的誕生,魯師承認自己錯了。”
每一個思想誕生的時候,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並且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改變另一方的思想。
他認為讀書可以明智,明理,明慧,可化干戈為玉帛,都說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他就想著,既然如此莫不如把兵也變成秀才,那理不久說的清了。
後來突然意識到,秀才會這樣想,兵也會這樣想。
這世上無秀才了,我不也不用同人講理了?
物競天擇,秀才和兵本不該是對手,而是同伴才是,從一開始他就錯了。
宇文璟頓了許久,才找著魯夫子點頭,“本宮會將太傅的話帶到。”
“多謝太子。”
魯夫子嘆了一氣。
離開魯派他兩袖清風,就像是丟了一個沉重的包袱,他從未道過歉的,便是那些曾經被他誤過的學生。
他和劉嗔不僅僅是師徒之情,他曾經救過劉嗔,所以劉嗔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因為信任,才將對方所教的東西,鐫刻入骨。
進鳳儀宮之前宇文璟就讓福海去東宮收拾包袱,離開鳳儀宮後,福海正好收拾完在宮門口等著。宇文璟便準備今日回王府,等到明早直接從王府出發。
文靈早早的就從教場回來了,正好看見福海手上拿著的包袱,反應過來,“皇兄,這次皇叔是讓你親自去嗎?”
“嗯。”宇文璟點頭。
文穎聽到聲音出來,看著包袱好一會兒,眉頭輕輕的擰了起來,“會不會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