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期的麥迪是聯盟最強得分手,這一點是可以從資料上說明的。
2002年,麥迪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6個賽季,時年23歲的他,交出了場均32.1分6.5板5.5助1.7次搶斷的資料,且三項命中率分別高達45.738.679.3,真實命中率56.4。
在當時,handcheck規則還沒有取消,防守人還被允許在高位防守區使用手而非軀幹去幹擾進攻球員,整體的三分牽制力還沒開,陣地空間遠不像現在這般充裕。
麥迪在打出當時聯盟第一回合佔有率的同時,也刷出了外圍攻擊手中最頂級的產出效率。強如巔峰科比、艾弗森,要在當時的麥迪面前比進攻,也有著明顯的狀態差距。
作為一名核心持球攻擊手,麥迪場均要在三分線外試投6次,排聯盟第3,且命中率高達38.6,這個產出效率在當時甚至蓋過了佩賈斯托亞科維奇這樣的選手。
突破有威脅,中投無解,三分還奇準無比,當一名年僅23歲的球員能夠做到這些時,除了天才,真不知道該怎麼去形容他。
這樣一位天才,年僅30歲時,就被火箭放棄,不知道要怎麼形容他的職業生涯。
李冰始終對這樣一名球員充滿敬意,也會虛心求教。
麥迪走上訓練場,接過李冰手上的籃球,說到“首先,是突破動作,你的突破已經很成熟了,但還沒有開發充分,突破要和運球結合。”
李冰開始觀察麥迪的單打。
麥迪的突破,尤其是巔峰麥迪的突破,最知名的是爆炸的第一步,這一點與威少很相似,自然也被李冰熟練運用。
但仔細觀察後,發現麥迪更多的是靠節奏與步幅的變化,麥迪在弧頂呼叫單打(iso)後經常使用連續的胯下運球使得,對手陷入防守猶豫的一種狀態。
連續的胯下運球過程中麥迪也會閱讀防守者的狀態,如果防守者吃晃或者一側留出更大的空間,麥迪則瞬間完成“爆炸性”啟動。
麥迪不斷講解自己的突破技巧,並且讓李冰自己在突破中感受到,應該如何去判斷進攻方向。
李冰不斷點頭,這些都是麥迪總結的乾貨。
麥迪接著講解變向和動作銜接。
麥迪胯下後的投籃或者突破亦或者換方向胯下,銜接動作是非常一致的。這也是麥迪為何這麼難防的原因之一。
麥迪告訴李冰,啟動突破可以銜接有一個明顯的“剪刀腳”的腳步變換過程,或者透過交叉步來創造空間。
麥迪比起李冰高上不少,動作做起來幅度沒法太大。而李冰學會後,動作更加舒展,讓麥迪不由得驚呼李冰的天賦,絕對是聯盟頂級的。
最後,麥迪展示了自己的上籃動作。
臂長與身高也給麥迪帶來了非常有利的上籃空間,猿臂舒展麥迪即可完成輕鬆上籃,甚至沒有完全甩開防守。麥迪的上籃非常有殺傷力與觀賞性,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漫不經心的雲端漫步。
李冰不由得讚歎,確實是美如畫的上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