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問號.jpg
難道...他們的研究就是捏手辦嘍?
...
畢巖松做完這些,又跑到儲物箱那裡取出一些泥土,重複著之前的活動,只不過溶液的顏色從黃色變成了綠色。
看到這裡,江晟也算是明白了。
複製人的研究過程就是先製作泥土團,然後用泥土團捏成各種各樣形狀的小手辦,最後再將做出來的手辦吸收回生產槍。
研究站的說明是每個研究點需要消耗50千克的泥土,這應該就是複製人每次所使用的泥土團重量。
而那些黃色和綠色的溶液,應該就是顏料之類的東西。
雖然江晟的視覺指揮系統可以看到複製人的大部分行動和基地裡的資源變化,但其實都不是那麼精確。
比如江晟現在擁有可耕作的泥土千克,數字並沒有精確到小數點。
這也就是說,如果複製人利用無法精確到小數點位置的資源來做一些其他的東西,江晟也是完全無法發現的。
這些綠色和黃色的溶液應該也是如此,那些綠色的物質很有可能就是藻類,而黃色物質可能是複製人從其他地方採集到的某個物質。
而清水,只要複製人用的量極少,就不會報告給江晟。
不過按照畢巖松的研究速度,每個科技點需要兩個小時,那15個科技點就是30小時。
雖然和人類動輒數年的研究速度相比是非常快的,但按照複製人的效率,確實非常慢。
複製人的生產力是非常龐大的,目前諾亞只有三個複製人,畢巖松在研究的時候不能離開研究站,就相當於諾亞在30小時內要減少三分之一的生產力。
而且仔細看畢巖松的簡歷,就知道畢巖松並不是操作研究站最佳的複製人。
複製人的技能裡,科學是可以影響到複製人科學研究能力的。
而畢巖松和歐文的科學都是0,布萊甚至更慘,由於鄉巴佬的特質,無法執行研究任務。
江晟現在的三個複製人裡,沒有一個複製人特別適合執行研究類的任務。
科技樹的研究需要時間,複製人的科學越高,研究速度就越快,殖民地的發展也就越快。
所以如果想要讓殖民地更快地發展,江晟需要一個科學高的複製人,然後讓這個複製人專門從事研究方面的工作。
可是怎麼獲得科學高的複製人呢?
江晟低頭看了一下自己的雙手,突然靈光一現。
“對了!”
江晟想起自己之前就是透過肢體接觸的方式獲得的畢巖松的基因藍圖,而且基因藍團的描述基本上就是畢巖松本人。
反過來推算,自己是不是隻要找到看起來科研能力很強的地球人,然後用這種方式獲得她的基因藍圖,就能列印出來高科學的複製人了?
江晟之前還沒想過透過觸控獲得基因藍團的功能還有這種用法,但現在想一想,這個功能好像真是殖民地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功能。
只要透過觸控,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基因藍團,進而得到擁有合適屬性的複製人。
“這不就是...”
“我用雙手成就我的夢想?”
喜歡我為人類造諾亞請大家收藏:()我為人類造諾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