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基地充其量就是個洞穴,可能比礦洞好點,但也有限。
但是現在,江晟看著眼前的一切,感覺這裡像是一些末日遊戲裡的初級避難所。
末日遊戲的初級避難所擁有相對平整的地面,昏暗的燈光以及各種維持生存的裝置,還有破衣嘍嗖的人類。
而現在江晟的基地也差不多,砂石的磚塊地面、列印艙提供的昏暗燈光、氧氣擴散器、人力發電機、食物壓縮機等一系列維持生存的必要建築,以及三個穿衣品味極差的複製人。
三天時間,江晟解決了基地的食物、電力、代謝問題,並且完成了對於諾亞、複製人以及大部分基礎科技的探索。
若想繼續發展,重點有兩個。
一個是科技。
科技是江晟能夠在諾亞上建立殖民地的最大依仗,如果沒有複製人的各種科技,江晟是寸步難行的。
目前基礎科技中的大部分江晟已經嘗試過了,剩下的科技都是江晟認為眼下沒有必要建造出來的東西。
而想要從基礎科技中獲取更高的科技,需要一個叫做研究站的科技建築。
按照它的介紹,這個東西可以透過對基礎科技的研究,解鎖更高的科技。
現在的江晟想要基地裡的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必須要將它建造出來。
事不宜遲,江晟立刻將建造研究站的任務佈置了下去。
而想要繼續發展的第二點,就是人口。
殖民地裡光有科技,沒有複製人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只有複製人才能操作生產槍,這成就了複製人無可替代的意義,殖民地的開發和運作都離不開復制人。
並且複製人也是滿足江晟探索諾亞這一想法的關鍵之物。
由複製人提供生產力,利用強大的生產力來擴大基地。
江晟的檢視系統是像戰爭迷霧一樣的設定,只有基地越建越大,江晟能夠看見的東西也就越多,看的東西越多,就越能理解諾亞究竟是怎樣的一顆星球。
江晟甚至有一個大膽的設想。
假設自己可以用列印艙製造出來相當數量的複製人,然後用這些複製人將整個諾亞開發成殖民地。
那自己豈不是相當於佔有了一顆星球?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江晟擁有足夠的生存點,只有生存點才能列印複製人,擴充基地的人口。
現在江晟已經確定的生存點獲取機制就是每天一結算,根據基地內複製人的數量和複製人身上的buff情況來評價。
現在由於畢巖松是剛剛加入殖民地,讓基地裡的三個複製人擁有一個“發現新朋友”的正面buff,所以每天獲得的生存點剛好是最大值。
但這個buff肯定不是永久的,新朋友總有一天會變成老朋友。
並且負面buff還會顯著提升複製人的壓力。
所以江晟必須考慮如何為布萊和歐文移除兩人身上的負面buff。
現在布萊身上是“睡眠質量差”,歐文身上是“睡眠質量極差”,這兩個詞條相差一個字,江晟覺得這一定也是有原因的。
...
忙碌了一下午的江晟沒有選擇出去吃飯,而是叫了份外賣。
今天的江晟特別能吃,一份肥瘦豆角蓋飯加涼拌雞架三下五除二就被消滅了。
吃完飯休息一小時後再洗澡,清理一下髒兮兮的身體,舒緩一下肌肉組織的疲勞。
江晟的性格雖然很獨立,但是從小到大幾乎沒做過家務活。
雖然江晟家的別墅沒有女主人,但家務活一直都是有保姆來承擔的,根本也輪不到江晟做什麼。
江晟本以為今天的勞作後自己會非常不適應,但恰好相反,江晟現在還有點兒樂在其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