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 章
“阿昭, 你要的石橄欖我給拿來了。”三娘提了個竹篾編織的口袋籃子進大門。
石橄欖是一種附生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陰涼濕潤的石壁或攀附在背陰的樹幹上, 本地人喜歡用它煲雞湯做火鍋。
跟川渝地區的辣鍋不一樣,石橄欖雞湯火鍋更偏向於食材本身的味道。
現殺的煽雞剔骨之後連皮帶肉切成均勻的薄片,雞骨和石橄欖一塊下鍋燉煮出香味再下調過味的雞肉片,燙變色就可以撈出來吃,否則時間長了肉容易老,影響口感。
吃的時候也不用蘸料, 原汁原味的雞肉足以香暈每個來吃飯的食客,再來一碗色澤金黃的石橄欖雞湯, 哪怕路途再遙遠她們也都願意為了這口好吃的驅車好幾個小時來梁昭的農莊,粵區人是將‘鮮’刻進骨子裡了的。
採摘石橄欖不一定要進山,但附近哪裡會有也不好說,梁昭沒有時間挨塊地去找,村裡人出去幹活要是碰到了就會摘下來拿她到這裡換錢,她按市價收, 有了貨她就會通知想吃這道菜的食客, 這幫老饕就會拖家帶口開車過來吃。
她也不光收石橄欖, 也收五指毛桃、山姜、茅根、石斛和廣金錢草這些本地人都知道的可以用來煲湯做菜的藥材,還有一些她不知道學名但小時候也吃過的野山菜。
她的農莊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傳進粵西這群老饕的耳朵,除了新鮮食材之外, 也有這些特色的功勞。
因為每天的選單不一樣,熟客都知道提前打電話來問,或者幹脆讓梁昭來安排,要是不知道的過來吃, 也就吃招牌的桑拿荷葉蒸雞,再讓梁昭推薦幾樣現有的食材能做的菜, 隱藏選單也只有懂吃的熟客才清楚。
石橄欖送的很及時,前幾天收的已經用完了,昨天和今天都還沒有村民送來,她還在想要不要打電話跟食客說一聲換成五指毛桃雞湯。
梁昭手上不得空,就喊梁媽:“媽,給三娘過一下稱。”
三娘見她們忙成這樣,一樓有空的地方都坐了來吃飯的客人,外面空地還站著十幾個在聊天,就說:“哎呀,你們先忙你們的,我把東西放這就回去了,等我下次多摘點拿過來再算錢,我先回去了啊,籃子也先放你家,下次我再來拿。”
“不行不行,”梁媽趕忙扯住她,“我現在稱。”
說著就進去拿小秤,當面稱清楚了給三娘算錢。
三娘很不好意思地把錢收了,這段時間靠賣這些零散的煲湯藥材她也賺了點錢,雖然不是很多,但好歹是進項,又是無本的買賣,積少成多嘛。
“那我就先回去了啊。”石橄欖已經讓梁媽拿出來了,三娘提上空掉的籃子。
梁媽挽留,“在我家吃了飯再回去吧,飯菜都是現成的,今天阿昭做了魚血燜飯。”
“不了不了,”三娘死活不肯留下吃飯,“家裡的雞鴨都沒人喂,我得趕緊回去了。”
梁媽也不好再留,不過還是裝了一大碗燜飯強行塞給三娘讓她帶回去吃。
兩個人在大門口推來推去,最後實在推拒不過,三娘才收下放到籃子裡回家去了。
梁昭把新鮮的石橄欖清洗幹淨和雞骨一塊煲湯,鍋都沒開,客人就到了。
見到有竹筍,她們又讓梁昭另外加了兩個家常菜,竹筍炒豬肉和艾葉豆腐丸。
堂屋裡,孩子們也都吃飽了。
葉子懂事,看大人都在外面忙,她就收了碗筷拿到天井洗碗專用的水盆放著,擰開水龍頭就要洗碗。
“你們都吃飽了?”梁昭拉她起來,“不用你洗碗,跟她們玩去,玩得差不多了就回家吧,你們明天要去學校的。”
一提上學葉子就耷拉腦袋,“我不想去學校。”
“不去學校你想幹嘛,天天下田溝挖泥鰍啊。”
“讓我幹什麼都行,就是不想去學校,我又不想學,也學不會,每次都考倒數第一,老師都不喜歡我,同學也笑話我。”
“笑話你什麼?”
“考倒數唄。”
“那就別管她們,你這個年紀不上學能幹什麼,九年義務教育是國家給你們的任務,必須完成的啊,老師不喜歡就讓她不喜歡,你上你的學,礙她什麼事,她要覺得你不行就換個班級教書,別在你這個班,不想幹這份工作就換個工作,誰逼她當老師了。還有你那些同學,憑什麼笑話你啊,她們將來就一定有出息?誰也說不準的事,現在就笑話別人為時尚早啊,等老了再笑也不遲。”
梁昭這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沒一句話是該對孩子說的,但她也沒覺得哪裡不合適,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思想,葉子都已經這麼大了,總不能還像哄寶寶貝貝那樣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