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臣子們稱皇帝為萬歲,或者陛下!
稱呼皇子、王爺們為千歲,或者殿下!
但是在皇宮裡面,那些深受寵信的近侍,則稱皇帝為主子爺,稱皇子為小爺!
薛羽的潛臺詞就是:‘我是天子近侍,奉了萬曆皇帝的旨意,來洛陽面見福王,且有旨意傳達。’
王右史久在王府任職,自然明白這些規矩了,急忙下跪行禮。
“未知雨公公大駕光臨,下官有失遠迎,當面恕罪!”
“咳咳,稱呼我雨大人就好了,這次是奉秘旨出宮的,不宜暴露身份!”
“是,雨大人!”
一聲雨公公,聽的薛羽胯下寒風陣陣,渾身直起雞皮疙瘩,連忙找了個藉口糾正。
王右史隨即改了稱呼,可心中還是頗為疑惑:
一則,皇宮裡近侍無數,為何派了這麼一個小傢伙前來,看樣子也就十六七歲!
二則,既然到了洛陽,為何不直接前往福王府,反而躲進快活樓裡了呢?
薛羽何其精明,馬上看出了對方的疑惑,也早就想好了藉口:
“本使一直在內書房讀書,因為刻苦用功、成績優異,受到了主子爺的賞識,再加上王公公的栽培,這才破格提拔重用,擔任了這次差事!
出宮之前,主子爺有吩咐,不許大張旗鼓,務必隱秘行事,故而沒敢直接前往王府,先躲到了這座快活樓裡,再尋機面見小爺!
今天閒來無事,玩了幾把小牌,結果遇到一個賭品敗壞的紈絝,一時怒火中燒,就小小的教訓了下!
沒想到這點小事,反而把王右史引來了,也算是因禍得福啊,哈哈!”
……
明太祖朱元璋之時,吸取元朝末年,宦官之禍的經驗,故而立下了‘內臣不許讀書識字’的規定,更加不許宦官干涉朝政了。
之後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多得皇宮內太監們的援助和支援,因此在取得天下之後,宦官們的地位也得以提升,並逐漸的參與國家大事之中,最出名的就是鄭和七下西洋了!
到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文官實力逐漸強大起來,為了平衡朝堂,加強皇權,於是在皇宮裡開設了內書房,教一些聰明伶俐的小內侍讀書識字,從而培養人才!
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大太監,比如劉瑾、馮寶、汪直、梁芳等人,都在內書房學習過,甚至形成了非內書房出身者,不得擔任掌印、秉筆、隨身太監的規矩!
王公公,則是指如今的掌印太監王安,宦官中的第一人,也是萬曆皇帝面前的大紅人,深受寵信!
一個內書房出身的小近侍,因為聰明伶俐,受到了皇帝的青睞,以及掌印太監的提攜,出宮擔任使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雨大人竟然出身內書房,日後必然前途無量,失敬了!”
弄清原委之後,王右史的疑惑消失了,對薛羽也更加尊敬了,甚至有幾分討好的意思。
萬曆一朝,內庭規模龐大,號稱有‘宮女九千,宦官十萬’,其中有機會進入內書房學習的,一般不超過百人之數,其難度之高,比起科舉考試也不遑多讓!
而有資格入選的,無不是心思敏捷、聰明至極的佼佼者!
眼前這位雨大人,別看年紀不大,卻是沉著穩健,氣度不凡,更有一股子陰狠之勁,數十年之後,或許就是另一個權傾天下的劉瑾、汪直!
這樣的人物,王右史自然要多加討好了,這樣以後對福王府、對自己都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