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李家的商隊過關了。
“那裡來的?”
“開封府杞縣的商隊!”
“杞縣,那可是富的流油的好地方,拉了多少糧食?”
“一千兩百石整!”
“三十稅一,繳納二十兩銀子!”
“是!”
李精白是兩榜進士出身,又入過翰林院,當過山東布政使,按理來說,李家的商隊行走四方,也是不用上交過路稅的。
可李精白為人正直,從不願使用這些特權,還時常叮囑府中的管事、家丁們,不許打著自己的旗號橫行霸道,更不許做出違法之事!
因此上,項管事掏出二十兩紋銀,足額繳納了過路稅!
沒想到的是,因為交的太痛快了,又沒有偷稅漏稅,反而引出了麻煩事!
“慢著,那幾輛車上裝的什麼東西?”
“回稟大人,都是一些香燭、燭臺、香爐、僧衣之類,準備佈施到寺廟裡的!”
“這些東西也得納稅,再交二十兩紋銀!”
“啊?”
明太祖朱元璋當過和尚,因此對出家人比較照顧的,曾經立下規矩:和尚、尼姑、喇嘛可以隨意出行,並免除他們的人丁稅、過路稅,如果販運佛教用品,也是一律免關稅的!
退一步說,就算要交過路稅,區區幾車東西,也用不了二十兩白銀啊?
分明是這個稅使,見李家商隊痛快的交了銀子,以為他們沒有背景,軟弱可欺,這才故意找藉口勒索錢財!
“大人,大明律法規定,佛家之物,是不用繳納過路稅的!”
“哦,我是朝廷任命的稅使,這大明律法如何規定的,還用你來教我嗎,上峰有令,緝拿盜賊,本官現在就懷疑,你們這支隊伍裡窩藏著江洋大盜,來人啊,給我搜!”
“是!”
稅使一揮手,衝上十幾名士兵,挨輛車的搜查起來了,把糧食袋子弄的亂七八糟不說,還用長矛一個勁的亂捅,捅出大大小小的窟窿,任由糧食流的滿地都是。
項管事明知這些人是故意找茬,卻沒有辦法阻止,因為他們的確有搜查盜賊的權利!
如果強行阻止的話,就會落個‘窩藏盜賊,抗拒官府’的罪名,到時候就解釋不清楚了,這該如何是好呢?
“項管事!”
“公子?”
“交稅,過關!”
“是!”
聽到吩咐,項管事又掏出二十兩紋銀,交給了稅使,這才把事情擺平了,攔路計程車兵們散開,隊伍得以順利透過!
不過項管事頗為疑惑,自家公子一向是外柔內剛的性格,遇事從不軟弱的,這次為何步步退讓呢,莫非只在家裡強橫,出門就膽子變小了?
李巖當然不是膽小怕事,更不畏懼一個橫行霸道的商人,或者一個貪婪的小吏,不過有句老話說的好:‘不與小人論短長,只跟君子爭高低!’
堂堂的李公子,跟一個商人,或者一個小吏相爭,無論輸贏都是有失身份的事情,何況事情真鬧大了,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則,幾百人的隊伍,人吃馬喂消耗不小,若因此事而耽誤了行程,損失的就不止二十兩銀子了!
二則,這件事傳揚出去,李家難免落一個以大欺小,不守律法的惡名,畢竟世人多愚昧,往往只知一味的同情弱者,卻弄不清是非曲直!
三則,薛羽是個黑戶,又是個脫隊的流民,萬一因為這點小事,不小心把他給牽連進去,那就得不償失了!
考慮以上三點,李巖這才一忍再忍,處處示弱於人!
這是示弱,不是軟弱,而是為了大局著想,是真正的智者所為!
不過稅卡這件事情,對李巖內心的觸動非常之大!
“羽哥,大明朝的吏治,已經腐敗到這個地步了嗎,一名小吏尚且如此胡作非為,那些達官顯貴,豈不是無法無天嗎?”
“巖弟,吏治腐敗只是一方面,重農輕商,本末倒置,才是大明王朝的硬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