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做官風險太大,不如做個小老百姓舒服!蕭蔡要的那批酒已經拖走了,估計快到邊境了!"
“可以啊!你這事情做的不聲不響的!連我都瞞著?"
林桐卻神秘的笑道,“不是我瞞著你!而是現在整個朝野都被新政搞得焦頭爛額,沒人注意這些事情!”
“呵呵!那倒也是!"
"行了!你自己去忙吧!我勸你這幾天裝聾作啞一些,或者乾脆稱病休息幾天,避開這個風頭!”
“有這麼嚴重?"
林桐毫不猶豫的說道,“就是有這麼嚴重!”
回到府上的當晚,金不喚狠了狠心,直接洗了個涼水澡,然後穿著單衣在臥房中晾了一段時間。
第二天的朝會上,果然是少了金不喚的身影。
不過他出現與否,不影響大局。
一上朝,范仲淹就與往常一樣,提出了精貢舉這一舉措。
並且想趙禎彙報了自己的兒子退出國子監,將會按照流程參加大殿試這麼一件事情整個議政殿沒有任何聲音,因為范仲淹親自帶頭,把自己的兒子趕出了國子監。
保守派還能說什麼?
他們正在絞盡腦汁的措辭,看看如何能禁止這一舉措!
韓琦等人也是錯愕不已,他不停的給范仲淹使眼色,意思是這麼大的事情你怎麼不跟我們商量一下。
可范仲淹似乎沒有聽見,沒有看見一樣,一直等待著趙禎的批覆。
趙禎對於精貢舉這一法令,很快就批覆了,並立即命令樞密院向各州各縣進行傳達一旁的丁原也在仔細的思考這這項法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於入學的時間要求,丁偉已經是滿足了。
但對於改革科舉考試內容,他還是有些疑慮的。
原來無論是進士科還是大小殿試,只注重詩賦,明經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經書的詞句改革後進士科重策論,也就是治國之道。
並且要求各位生員能詳細闡述經書的意義和道理。
說白了就是從虛到實,讓國家挑選出真正有才學的官員,並且能立即有效處理各項政事。
這些東西對在場的官場老手都不是問題,但是對於缺乏實踐的生員,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了。
老道的丁原還是和往常一樣,即不贊成,也不反對。
"眾位卿家,如果沒有別的事情,就此退朝吧!還有五天便是大小殿試了!朕這幾天的好好休息休息!"
正當趙禎起身離開,韓琦大聲說道:"陛下,臣有本!”
“唰!”,大家的眼睛看向了韓琦。
"哦?韓卿家有何本要奏?"
“我與範公同日回京,而後犬子承蒙陛下恩德,與範公之子同一天入得國子監。”
韓琦還沒說完,大家就都知道他接下來要說什麼了。
果不其然,他也奏請趙禎,把自己的兒子也撤出了國子監。
范仲淹感激的看向了韓琦,他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的是韓琦。
趙禎有意思的看著韓琦,即刻恩准了韓琦所奏。
接下來,富弼與夏竦,也是有樣學樣,把自己的兩個兒子與孫子從國子監撤了出來在一旁記錄的胡首德,連連點頭,打心底裡佩服這四位。
原本想好了一些措辭的保守派,瞬間也是偃旗息鼓了。
至此,精貢舉成為了新政推行以來,最沒有爭執的一次法令頒佈。
喜歡替宋請大家收藏:()替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