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千秋月落別楚將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夯實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夯實 (第1/2頁)

推薦閱讀:

“你說大梁現在還有多少人馬?”

“這事兒得問子房師兄。”

這種簡單的事情讓燕恆派出幾個人就能查清楚,虞周卻推到了張良的頭上,主要出於兩層考慮。

一來現在的楚軍精力實在不夠,兩萬多人把營寨紮在荒郊野嶺與秦人的城池對望,還要看管俘虜、應對章邯帶領的十幾萬大軍……哪敢再起更多餘的心思?所以啊,一推一拖讓項籍忘了這茬才是正理。

二來虞周想讓項籍與張良修繕一下關係,哪怕後者有那種在鴻門宴上被劉邦扔了都沒怨言的胸襟,可一碼是一碼,把事情做的周全一些總沒壞處不是?!

而且關於第二個問題還有一些小出入,就像兩個人之前說好的那樣,項籍是有權利選擇捫心自問而不作答的,因此虞周在這傢伙開始往外岔開話題的時候就把最關鍵的東西換了一種形式硬塞了回去。

為什麼問項籍謀定而後動會不會跑了那麼多魚?還不就是想讓他少一點衝動、多聽聽謀士們的建議嘛!

但是這個傢伙對於重視某一類人這種大而化之的概念有些沒感覺,所以啊,與其像以前那樣一個說的口乾舌燥另一個不知心思跑去了哪裡,還不如從他的感情下手。

項籍是個重情的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張良現在的處境位高但是權不重,說出來的建議是否被採納全看項籍的心情,如果能讓兩個人的關係更加和善一些、夯實這位師兄的地位……那麼以後野馬再次掙脫韁繩,就有人幫著拽了啊!

為什麼得出這個結論?!

因為虞周發現項籍每次有點出格的舉動,全是范增、項梁都不在的時候,原因不用多說,有點孩子氣的都這樣,問題是項梁自己也有一攤子事情、范增的年紀又越來越大,誰也不能時時盯著啊?

張良繼往開來就很好,運籌帷幄不用多說,自身的人品也能過得去,最重要的是,師出同門的人更親近。

於是兩人一個明智另一個裝傻的忘掉了第二個問題還要回答,順勢討論起了張良,在虞周有意無意的推崇下,兩人對飲很快變成了三人成行……

……

……

在楚軍有兩座營帳不是誰都可以進的,一座是上將軍項籍的大帳,還有一座就是左司馬虞周住的地方。

對於劉邦來說,找一點需要跟上將軍商討的由頭簡直太簡單了,再加上項籍這個人還是很不會應付他那一套,所以進入中軍大帳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整個楚營鑽了個通透,卻唯獨虞周的軍帳和此人執掌的軍械營怎麼也進不去,再加上樊噲一直不停的誇耀“軍犬是虞小子的主意”、“硬弩是他的看家本事”之類的,劉邦怎能不心癢?!

眼看著張良進了那座他怎麼也進不去的營帳,劉邦對於接下來要拜訪誰已經有了主意。

“陳都尉,你看咱們接下來……”

陳平捋須而笑:“沛公又心急了?!”

“只是有一點而已,哦對了,都尉對於之前那場大戰怎麼看?!”

“項羽此人勇冠天下,楚軍精銳獨步橫行,與他們相較,陳涉吳廣之流不過是流賊野盜,不客氣的說,當年的申息之師恐怕也不能及如今的楚軍。”

跟項籍那樣心大的傢伙不同,劉邦聽別人說話喜歡逐句逐字推敲,所以他能從短短几句話裡聽出些常人難以察覺的意思:“申息之師?劉某聽聞那是楚人昔日最精銳的軍隊,可有此事?!

如果事情真像陳都尉所說,豈不是當今天下唯有秦軍才是他們的對手?!”

陳平嘴角掛著嘲諷:“敢問沛公一句,如果沒有二世皇帝任意妄為、自取其禍,這天下誰敢憤然起兵響應楚軍?!

陳涉、吳廣曾在山中躲避數月,若是始皇帝不死,他們可敢鑽出山林成其大事?”

如果劉邦是一般人,聽完這話肯定有些小不自在,因為他的經歷跟那二位比起來也差不多,都是曾在山中逃過荒的。

可是這位對此混不在意,坦然回道:“當然不敢了,我到現在還記得當年的慘狀,那時候誰敢想這些啊,就像盧綰那樣的,上山之後幾乎從未下過山!”

陳平舉手作揖:“沛公胸懷坦蕩又有自知之明,陳某深感欽佩,在下希望沛公繼續秉持本心,終有一日,時運總會眷顧沛公!”

後世人如果把自知之明這個詞兒用在別人身上,無論是“你很有自知之明”還是“你怎麼沒有自知之明”,聽上去都沒幾分善意倒是更像嘲諷。

最新小說: 開局被廢太子,我苟不住了 三國:從不讓董卓進京開始 大秦:造反從坑爹開始 明之燭 明末第一梟雄 替宋 千秋月落別楚將 三國:開局截胡貂蟬,我被曝光了 混在女帝身邊的假太監 異界至尊大師 運輸帝皇 漢末武聖 大易師 夢幻兩晉 最強僱傭軍 大明:攤牌了,你爹我是朱元璋 三國之我是戰神呂布 唐王國醫 [綜]我把你當朋友 重生三國之白馬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