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雍齒的要求,虞周的思緒又飄遠了。
數遍幾個大一統的王朝,從沒有哪朝哪代像是大漢那樣特殊,之所以這麼說,不僅因為它給一個民族鑄就了數千的魂魄,也不僅因為“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還有一點就是,從沒有哪朝哪代的開國功臣多數集中在巴掌大的一個縣城。
蕭何、曹參、周勃、盧綰、夏侯嬰、樊噲、周昌、王陵、張蒼……有的是國之干將,有的是重臣名相。
可以這麼說,整個沛縣的名人幾乎貫穿了大漢的命運,比如曹參、曹操、夏侯嬰、夏侯惇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現在他們居然要求歸附?好事兒啊!不管都有以上哪位,怎麼看也是好事兒啊。
不過……前提必須是沒有劉季。
勝利者們盡情書寫項羽任人唯親,在虞周看來,這都不是事兒,回頭一看劉邦也是那麼幹的啊。
從小到大的情分異常深厚,就像自己跟項籍,劉邦跟盧綰一樣,所以這一群人真正歸心的能有多少,虞周心裡沒底。
又所以……一勞永逸的法子就是沒了劉季這隻領頭羊,最省心,最省力,最安逸。
要說一個人天生適合當皇帝有點玄,可是細細劃分性格之後,就會發現劉季這人幹不了別的。
連他自己都說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撫民供糧不如蕭何調兵遣將不如韓信,所以啊,此人能夠成事跟他愛交朋友處事決絕很有關係。
問題是現在楚軍什麼人都缺,什麼人都能容下,偏偏不允許另一個梟雄在自己的庇護下羽翼漸豐。
把劉邦曬起來?那其他的曹參夏侯嬰一類的用不用了?依他們的關係來看,重用就是資敵啊。
乾脆全不用?那接收過來幹嘛呢?讓他們參觀完楚軍先進戰器,再跑出去一邊自己幹一邊胡咧咧項羽用人有問題嗎?
歸根結底,沒有劉邦就好了……
怎麼看都是殊途同歸,虞周有點迷茫,真的要痛下殺手以絕後患嗎?
他在那胡思亂想,雍齒可是心裡沒底了,這怎麼回事?不說行也不說不行,倒是給個準信兒啊。
你要實在不同意,我大不了就當沒受同鄉委託,然後獨自賴在樊噲這裡混口飯吃唄,不說話是幹嘛?
心裡這樣想著,嘴上可不敢催問。
也不知過了多久,虞周終於被一陣輕咳驚醒了,抬頭看了看樊噲,他開口問雍齒:“躲藏山中的還有多少人?他們都能過江嗎?”
“只有百餘人,堅持下去的越來越少了,過江……估計很難。”
“既然他們過江困難,乾脆等我軍北上好了,很快,攻下秣陵就要準備了。”
聽完這話,雍齒一臉冷漠事不關己似的,樊噲反倒急了:
“虞小子,俺那些同鄉都快啃樹皮了,你可不能見死不救啊,這一來二去又得多久?他們早都餓死了!”
“樊大哥,不是我見死不救,是咱們自己的事情還沒處置妥當呢,會稽戰事未竟全功,大軍無論如何都不會過江的。”
“那俺去跟少將軍說說,先領點人給他們送些糧食再說,對了,俺去找蕭長史想想辦法!”
聽樊噲這麼說,虞周不但沒疑慮,反而覺得心裡暖暖的,這是個顧念舊情義氣深重之人,想出來的辦法帶著點事倍功半的傻氣,可就是這樣才更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