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后妃們魚貫而出之後,殿內的其他宗室和夫人們才按著身份高低按次序整齊地跟了上去。
沒過過久,眾女眷就到了仁樂殿。
永曆帝攜著諸位皇子和此時在京都的親王、郡王以及宗室世子和百官們早已坐定。
當殿門口的太監大聲唱禮道:“太后駕到!皇后娘娘駕到!”時,永曆帝離席站了起來,其餘人紛紛離席行跪拜大禮。
整齊劃一道:“微臣(兒臣、孫兒)叩見太后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微臣(臣弟、兒臣)叩見皇后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太后面色莊嚴,在雲公公的攙扶下傲然走到上首坐定。
而後她廣袖一揮道:“諸卿平身!”
眾人依言起身,與此同時,皇后同其他女眷紛紛跪下行禮:“臣妾(臣婦、臣妹、兒臣)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永曆帝威嚴地抬了抬右手道。
眾女眷齊齊謝恩,而後皇后率先走到永曆帝身旁坐下,其餘后妃才依次入座,再接著才是蘇錦璃等人入座。
等所有人都坐下之後,永曆帝才舉起酒樽說了一大堆天佑大燕之類的吉祥話,眾人附和,接著才正式開宴。
今日之宴,意在大宴百官,自是豐厚異常,然而眾人的心思卻壓根不在滿座的美酒珍饈上,也無心欣賞大殿中央輕舞飛揚的絕世舞姬,皆時刻注意著永曆帝的神色和言語。
畢竟,臨近新年的幾個月裡發生的事情太多了,整個朝野都有些動盪,大臣們人人自危。
便是位高權重的寧、安兩國公和一眾親王們的神色都不甚輕鬆。
太后對於此番景象甚是憂心,只得想方設法來活躍氣氛,然而無論她老人家如何努力,眾人的心思依舊沉重,大殿裡的氛圍煞是壓抑。
這大概是永曆帝繼位以來最為冷清肅穆的一個百官宴了,這場中詭異的氣氛令好動的百里詩菡都不太敢同旁人聊天,一直提心吊膽地等著大燕結束。
終於,時長為一個半時辰的大宴在永曆帝沉得能滴出水的面色下正是告終了,隨著上首幾位主子的離去,眾人只覺得盤桓在心頭的大石頭落地了。
“國公爺,這陛下將幾位親王或是世子留在京都是個什麼意思?”一位出自蘇家軍的將軍疑惑道。
他是個直爽的武將,對這朝堂之上的曲曲彎彎很是不瞭解。
他只是單純地覺得奇怪。
這大燕建國之後,太祖怕諸王為禍,嚴格規定了諸王須留守封地,無召不得入京,且要將世子留在京中給皇子做伴讀。
而要是某個王在朝中任職,那便要讓世子留守封地。
永曆帝登基之後可是嚴格按照這個規定來管轄諸位親王郡王的!
如今,他卻突然將幾位留守封地多年的王爺給召了回來,該說要讓這些王爺們在京都遊玩幾月。
這……著實很難不惹人深思啊!
便是他這般對政治不敏感的武夫都察覺到了絲絲詭譎。
“陛下的心思可是你我可以妄自猜測的?且回去安心待著!”老國公眉頭微皺,直接冷聲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