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各種加持,蘇譽和他手下兩個人的工作速度自然不是戶部那些老油子們能比的。
很快,蘇譽就查出了一些眉目來。
先前劉泰德給他們的信上就說,朝廷封存了一批賬本。
這批賬本極有可能與長樂公主的父母有關係。
而蘇譽目前查出的這些資訊,毫無例外,幾乎都指向了一個地方。
——東南。
確切來說,是曲州。
曲州是淮南王府所在,也是東南軍備區。
東南雖然淮南王一家獨大,基本全是那裡的土皇帝。
但他始終是大周的臣子,軍隊領的也是朝廷的糧餉。
不止東南,其他軍備區也同樣如此。
每年由戶部批下糧餉,再統一或者分批送過去。
有時候朝廷銀子緊張,邊疆戰事沒這麼緊的話,戶部會先拖一拖軍餉。
拖到明年甚至後年才發。
大周境內一直挺太平的,這麼些年也沒發生過什麼大的戰事。
因此就算有時候會拖軍餉,後面也基本有補回來的記錄。
蘇譽核了大概五年的賬本,發現每年朝廷往各地撥送的軍餉,基本賬目都不對。
也就是說,有人在中飽私囊。
而在某一年,這缺失的數額一下子變大了起來。
說明這人胃口更大了。
尤其是東南。
蘇譽大概算了算。
這幾年,真正到手的軍餉估計得少了兩百多萬兩!
至於其他軍備區,雖然賬目也有些不對,但卻沒有東南的這般嚴重。
因為東南邊境不像北方的邊境那樣荒涼,它有山,軍隊能夠開荒耕種。
所以它的糧餉便是撥少了,也餓不死太多軍士。
而武器和衣裳等,更不用著急。
因為淮南王聲名赫赫,名字單是出現在胡族中,就能止小兒夜哭。
所以這種中飽私囊的現象,在朝廷撥給東南的軍餉中最為嚴重。
這麼些年,顧老頭帶領安排底下的人開墾了一些土地,軍隊也有一些糧食收成。
可現在的技術來說,開墾山林為田的難度還是太大。
就算是軍隊組織開墾,估計程序也慢。
靠著那點田地自耕自足,明顯是不可能的。
所以朝廷每年都還要給東南撥軍餉。
蘇譽想,莫非是顧長樂的父母知道了有人中飽私囊東南軍需的這種秘密,才被別人有意害死的?
可這樣一來,他們怎麼會一點訊息沒留給顧老頭?
就顧家手底下能人輩出,若是真有這樣的訊息,肯定不會什麼也沒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