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
“九為極數,只是一種猜測。
真正讓我確定這個數字的關鍵,是胡滅唐先生之前給我看過的那兩份卷軸。
畫是一樣的畫。
神異的地方不用多說,只說那些畫卷之間的區別。
全都是在香爐上面。
沒錯吧?”
廢話!
當然沒錯了。
瞎子都能看得出來,那些卷軸上最大的區別,就是青銅香爐。
袁老道說半天,還在這賣關子,真不怕在場眾人撬開他腦殼?
“咳咳,各位。
香爐這種東西,隨處可見。
可大家也應該知道,香爐的前身,其實就是鼎。
在華夏文化中,有關於鼎的傳說,是哪一個流傳最廣的,又是哪一個和稱霸中原身居帝王之位有關係的?”
袁老道的這句問話,總算是引來了周圍眾人的思考。
荊紅命幾乎是沒怎麼多想,就脫口而出道:“禹王九鼎?”
“沒錯,就是禹王九鼎。”
九鼎,是華夏的代名詞,也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下。
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徵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
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上面所說的,都是流傳下來的官方史書記載。
而袁老道要說的則是:“我袁家世代相傳的,有關於九鼎的傳說。
袁家祖上天綱先祖,正是和早就失傳的禹王九鼎,有過一定的機緣,才引發了後來的這些事情。
還是那句話,我這麼一說,眾位姑且一聽。
信與不信,全在各位。
但是,如果眾位,尤其是荊紅局長信了。
煩請代我向上進言幾句,別讓我袁家子孫曾經為國家所做的一切,和這漫天的塵土一樣消失。
也請胡滅唐胡先生,別忘了我們之間的約定。”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傻子也能看得出,這袁老道是個有故事的人。
荊紅命鄭重地點點頭:“袁珂道長,你說就行,我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