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一場隊內賽,比賽的目的也僅僅只是為了讓騎手們熟悉一下奧運會的比賽模式,所以對比賽成績沒有太大要求。
哪怕陳策拿到了最後一名,他在林海濤眼裡也沒有降低什麼分數。
麥迪遜賽結束後,集訓進入到了普通的訓練模式,也就練練團體配合,講解一下戰術等。
時間過得很快,西安連續三天下雨,有些專案都只能放在室內進行了。不過下雨影響不到陳策心情,自從知道了奧運會的比賽和普通職業比賽不一樣後,他就收起了那份輕視心,他知道自己必須認真面對每一次比賽,每節講解課,否則,自己絕對會後悔的。
三天後,西安終於天晴了,室外訓練也正式開始。
“今天我們具體講解一下凱琳賽。”林海濤把一眾車手拉到了西安郊區,郊區人少車也少,適合來一場凱琳賽。
凱琳賽或許很多人沒有聽過,他比麥迪遜賽更為偏門,麥迪遜賽在破風這部電影中出現過,而凱琳賽估計沒幾人瞭解過,所以還是需要講解一下規則的。
凱琳賽是一場在普通人眼裡非常詭異的比賽,每次凱琳賽開賽前沒有人知道他的里程將會多長,而且也不確定比賽是室內還是室外進行的。而且不但如此,凱琳賽和其餘比賽的比賽規則不一樣,計算成績也不一樣,可以說凱琳賽是腳踏車賽中最奇特的一種比賽。(奧運會有規定比賽路程長度的)
這種比賽的過程竟然能無視的,他們不設定任何途中衝刺點,而且在途中騎行時候將會有引導車在前面開路,直到騎手的速度達到了比賽需要的速度,那時候比賽才正式開始。
而且詭異的是比賽開始到結束的路程明確不能超過一公里,也即是說哦,當引導車離開比賽現場,進入真正比賽模式到結束,比賽路程一定不會超過一公里。
這不算什麼,瘋狂的是,引導車一般會帶著騎手騎完三四十公里後才真正的提速,也即是說騎手必須要划水一定時間後才比賽開始。
當然也不一定需要騎了三十四公里才正式比賽,林海濤收到風,奧運組委會哪裡可能會改變凱琳賽的要求,可能壓縮到十公里內就進行決戰了。
陳策幾人聽完了教練對於凱琳賽的規則解釋後,他們越發感覺到奧運會和職業比賽的不一樣了,職業比賽哪裡來那麼多限制啊。
不過這個專案其實也非常適合陳策,陳策最厲害的是什麼,爆發啊,他能在短時間內爆發出極致的速度。
凱琳賽的確適合陳策,不過這裡有個問題。
“對了,提醒你們一下,凱琳賽需要uci積分排名的,前一百名的人自動獲得參賽名額,後面想要參加比賽的人可以利用國家名義參賽,當然,國家隊也只能派出一人。”
“所以。”林海濤環視四周,他呵呵笑了笑沒有解釋下去。不過能來這裡的人哪裡是傻子,他們難道聽不出林海濤的意思嗎。
想要國家隊保送你參賽可以啊,拿出實力來吧。
因為是訓練,林海濤當然不會找個摩托車來做引導車,他只需要讓騎手按照碼錶上的速度騎行就行。
“凱琳賽一開始速度是三十,然後慢慢提升到五十,五十就是決賽開始時的速度,堅持不到這個速度的人將會被淘汰。”林海濤一邊解釋一遍吩咐助手把碼錶上所有資料清零。
格式化後的碼錶比較適合這次練習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