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好吧,不會起章節名稱了。
“主播,昨天的比賽很無聊啊,今天不會也這麼無聊吧。”一個觀眾問永遠的流浪。
永遠的流浪這時剛開播,他看到了留言後馬上說道,“不,不會的,今天的比賽會很精彩的。”
“昨天也這樣說。”
永遠的流浪有點尷尬,昨天說好到了比賽中後期會很精彩的,但事實上卻是一點精彩的鏡頭都沒有。昨天最後決戰時候也只有兩個騎手比拼了一下速度,其餘人根本沒有衝刺,這讓人有點失望。
永遠的流浪繼續解釋道,“但今天不一樣了,今天是tt賽,tt賽比普通的比賽有意思多了。”
這時一些觀眾開始進入直播間了,他們也帶來了些新問題。
“主播,什麼是tt賽?”有個觀眾問道。
永遠的流浪剛好準備普及一下tt車,他說道,“要說tt賽,我們先說多日賽吧。一般多日公路賽都會有兩種比賽,一種是大組賽,一種是tt賽。”
“大組賽就是一群人一起出發的比賽,最快衝刺的人獲得冠軍。tt賽和大組賽相反,是個人的比賽,它是計時賽,也即單獨算個人成績,不管誰第一衝刺,用時最短的人拿到冠軍。”
解釋完了tt賽後永遠的流浪又說道,“tt賽的比賽路程一般不超過45公里,而且他們用車和大組賽的車不一樣,他們更追求空氣動力學,也既更追求削弱空氣的阻力,所以他們的車更為激進。”
“空氣動力學。”一個觀眾發了個笑臉,然後留言道,“腳踏車也和跑車那樣追求空氣動力學,那也太過先進了吧。”
聽起來是讚歎,看上去更像諷刺。
不過永遠的流浪還是笑道,“是的,腳踏車也非常追求空氣動力學的,自信車廠會不斷的測試單車的空氣動力學效能,然後設計出世界上最快的單車,也即tt車。”
“那tt車是怎麼樣的呢。”又有觀眾問道。
這時直播間轉來了畫面,永遠的流浪用滑鼠指著一個騎手的車說道,“這就是tt車。”
“哇,這種車好酷啊,不知道貴不貴呢,真想買一臺。”一個觀眾留言道。
永遠的流浪說道,“那要看什麼材質的tt車,如果是鋁架車的話倒是不貴,四五千就能買到一臺了,只是效能差了點。如果是碳釺維的車,那就貴了,一般碳釺維tt車一萬起步,上不封頂的。”
“買了我吃土。”
一波吐槽來了。
過了一會兒又有小白問道,“tt車能騎出電動車的速度嗎。”
永遠的流浪笑道,“能不能騎出電動車的速度要看人的。一個沒有鍛鍊過的人給他最好的車也騎不出電動車的速度。但一個職業騎手,給他一臺入門的車他也能快過電動車的。”
“不信,電動車我能開到四十碼呢,單車能,絕地不行。”那個小白質疑道。
“哈哈,這位朋友,你可以看看等一下的比賽,他們的速度會驚爆你的雙眼的。”永遠的流浪打趣道。
“好,如果真的能騎那麼快,我打賞你個火箭。”
“那就先謝謝了。”永遠的流浪哈哈大笑道。
這時,巴黎尼斯賽的tt賽也差不多要開始了。
tt賽不像大組賽,不需要一起出發。tt賽是成績最後一名的人第一個出發,然後隔開30秒後倒數第二的騎手出發,順序就這樣一個個的出發,這節約了不少時間。
當然也有些比賽是一分鐘出發一個騎手,不過再怎麼說也用不了多少時間。畢竟巴黎尼斯賽也只有157名騎手堅持到第四賽段了。
陳策是最後一名出發的騎手,離他比賽開始最少還有一個多個小時,他可以坐在一邊看比賽了。
“教練你說這次tt賽需要把速度提升到多少才能保持我的總成績優勢?”陳策一邊看著比賽一邊問道。
皮特就坐在他身旁,他想了想說道,“一般爬坡tt賽的均速只要達到了四十五的話就能穩穩的拿到前十了。但你也知道,前十是不能保證你的優勢不會被對手追回來的,所以我建議你把速度提升到四十八左右,這個速度能保證你拿到前五。
當然,比賽才開始,一切還不好說,還是看前面的對手比賽結果再說吧。
放心,比賽中我們會一直實時通知你,你的對手情況的。”
第一個騎手出發了,直播間的人也開始討論第一個騎手的速度能達到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