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身去!”張富對那些民團士兵下令道。
民團士兵集團轉身,背對張輔之和那口箱子。
張輔之開啟箱子之後,盯著箱子中金燦燦的金器,不僅有金條,還有金幣,金盃,金盤等等。
一旁的張富倒也冷靜,只是環視著周圍,擔心有人轉身來看。
與此同時,遠處的李松明看到了這一幕,發現箱子裡面的金器之後,倒吸一口冷氣,罵道:“狗日的張輔之!他把自個兒的金子全部藏在我的廠子下面!難怪他要給我那十五萬!原來如此,這是舍小保大呀!”
二十口金器,價值遠超過十五萬,這就是張輔之為什麼在聽聞日本人說下面有寶藏的時候,立即就轉變態度,要幫李松明的原因。
張輔之關上箱蓋,重新鎖好後,對張富道:“趕緊讓他們把箱子分別搬上車,我在這裡盯著,你去車那邊看著。”
張富得令,立即吩咐民團士兵搬運箱子,而張輔之則站在那個洞前,看著下面,但他並不是在看搬運吊裝箱子的過程,而是在看下面那個如同大殿一般的坑洞。
這個洞,是張輔之年輕時候接管張家時清點家產的時候,偶然發現的。
也就是說,原先這塊地就是張家的。
為何張輔之會發現這個奇怪的洞呢?那要從他清點家產說起。
那時候的張輔之雄心壯志,決定成為甬城的商家龍頭,可當時的張家在甬城只能算是眾多繁星中的一顆,不算起眼,所以張輔之決定整合家產,將錢投到該用的地方上。
在清理家產的時候,張輔之發現在海邊,也就是現在新港一帶有一大片毫無用處的土地。
而且張輔之的爹死前,一再叮囑過他,那塊地絕對不能動,但並未說明原因。
張輔之很是疑惑,為什麼祖上要在那裡買下這塊地呢?那塊地並不肥沃,無法耕種,距離港口也很遠,幾乎沒有任何價值,但為什麼自己的父親、爺爺乃至祖輩都沒有放棄那裡,一直留著,而且常年有人在那裡看守著,種的都是最容易存活的玉米。
而那些玉米每年到收成的時候,張家都會收來免費發給百姓,說是為了做善事。
身為張家人的張輔之心裡很清楚,張家從祖輩開始就是買賣人,不會平白無故做善事,這其中定有蹊蹺。
因為張輔之的爹已經去世,也是因為如此他才會接管張家,所以,他沒辦法問自己的父親,只得自己親自去那塊地探查一番,看看那裡到底有什麼蹊蹺。
張輔之帶著當時剛剛成為管家的張富去了那塊地,走了好幾遍都沒有發現有什麼獨特之處,不過張富眼尖,發現玉米地中有一塊地方什麼也沒種,而且似乎什麼也不長,就連草都沒有幾根。
張輔之叫來那名看守田地的下人,問:“這塊地為什麼要空著?”
下人趕緊解釋:“老爺,不是空著,是這塊地啥也種出來呀,說也奇怪,撒什麼種子下去連苗都不露。”
張輔之看著那塊地,覺得太奇怪了。
下人又道:“老爺,有句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張輔之道:“想到什麼就說。”
下人道:“這塊地別說種不出東西,周圍的貓呀狗呀都繞著走,而且連鳥都不落在這裡,我覺得特別邪乎。”
張輔之看著那塊地,也不敢輕易上前,但自己必須得查清楚,可又不敢再外面僱傭人,於是讓張富找了張家幾名信得過的下人,帶著工具開始挖掘。
八個下人足足挖了一天一夜,才挖出三米深,因為下面的土層是一層土一層砂石還有一層碎石,挖得特別吃力,而且挖到三米後,下面還有一層厚厚的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