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龍騰雲施威
青雨塔頂,李青雨盤座入定。
體內真氣澎湃,由徑脈到丹田,形成一股洪流,一遍又一遍地來回奔騰。增元丹爆發的靈氣,讓奔騰的真氣山洪暴發,整個丹田和徑脈承受不住,左衝右突的真氣,咆哮起來。
陽脈為天,陰脈為地。兩脈之間有天地玄關,真氣每次執行到這兩個關口時,就被阻擋,天地玄關,此乃先天桎梏也。
李青雨崔動真氣,夾江河奔騰之勢,衝向天地玄關。
窄細的玄關徑脈被咆哮的真氣洪流灌進,徑脈被漲大,等於是擴大、擴寬了河段。第二次真氣洪流呼嘯而來,直接撞擊玄關堡壘。徑脈又一次被漲大,玄關堡壘被撕裂。當第三次真氣洪流滾滾而來,玄關堡壘被撕裂成一條縫隙。
玄關一破,真氣洪流的衝擊中,縫隙以破竹之勢一開到底,傾洩而出的真氣穿過撕裂的破竹段,正式名稱是“天地之橋”,抵達彼岸源頭。
天為上,地在下。天關即破,地關一衝而開,陰陽兩脈相連,先天桎梏不在。
後天的內力執行是兩點一線,從丹田出發的內力一路抵達天地玄關後,只能再原路返回。戰鬥力強弱是真氣,一條徑脈的真氣有限,力量就弱。
先天境界的內力執行,是一個圓環,起點終點都在丹田,永不停息地轉圈圈,不管是陽脈,還是陰脈,不停的轉,徑脈都是一樣的寬暢。這就是先天與後天的區別。
突破先天桎梏後的入定,就是趁熱打鐵,將剛撕裂開的這段天地之橋,在真氣的不斷沖刷,與陰脈陽脈的直徑一樣大小。
將兩條尖錐形的徑脈,還有一段新慣通的天地之橋,擴成統一最大直徑,體內的真氣量,是無法辦到的。突破先天后的大周天入定,是不停的吸涉天地靈氣入體,漲大真氣的體積,來者不拒,先把丹田徑脈灌滿再說。
靈氣不夠,就用靈丹來補充。增元丹隨便吃,還來幾滴先天靈乳。這樣的奢侈行為,天下有幾人能做到。
徑脈的度量衡達到統一後,再將丹田擴大。丹田是個被許多層圍堤禁錮的湖泊,真氣多就能將丹田的圍堤衝跨一層。
擴大丹田有一個方法最有效。將現在的丹田和徑脈在瘋狂運轉的真氣,突然關閉丹田的輸出閘門,結果就是正在跑圈圈的真氣,全部衝進到丹田裡,漲不破圍堤,也能淹沒圍堤。這樣一來,丹田就擴大成了丹湖,變成了湖泊。
把湖泊灌滿,這就是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對李青雨來講,法、師,財、侶四大件,她一件都不缺。
修煉的是最契合本身靈根屬性的水靈心訣,先有曾祖奶奶傳授,後有雪宗主的親自指點,突破先天桎梏的前前後後,柴熾將每一個細節都指點到位。增元丹、先天靈乳,還有聚靈陣吸納方圓百里的靈氣來供她吸取,別人三五年都做不到的事,在她身上,一切都是座享其存,一個大滿慣周天的入定,就達到陽境的巔峰。
先天明境三步曲。第一步,擴大徑脈,大小一致。第二步,丹田變湖泊。第三步,統統用真氣灌滿。
先天陰境的三步曲更簡單,簡單是對李青雨而言。第一步,排除真氣中的惰性氣體、丹藥殘留的毒素。前有聚靈陣就過慮了靈氣中的大部分惰性氣體,服用的都是上品增元丹和靈液,淨化,一粒洗滌丹的事,不夠,再來一粒。第二步、第三步與第一步是同樣的,排出去雜質汙垢,再補充真氣,再排除雜質汙垢,再補充真氣,將真氣的純淨程度達到最高。
先天化境,同樣的事分為三步,將真氣煉化為先天屬性真元。化境才是真正的先天,明境和陰境是後天到先天的兩個過度段,丹田變丹湖,內力增加了十倍,這才劃入先天境。
首先將真氣提煉為同一屬性的真氣,這對李青雨來講,她在凡境大武師修煉的就是先天水靈心訣,這時的真氣就開始帶有先天屬性。將先天真氣精煉成先天真元,就是化境中期二步曲了。
李青雨突破到先天,屬於厚積噴發,只需要一個大周天的閉關,丹藥、靈液往口裡倒,一步就登天了。人比人,氣死人。就象有的人一輩子都掙不到十萬元,有人說掙個一兩億,只是在練練手。
境界與心境要匹配,真氣化真元,是真氣的沉澱,同樣也是心境的修煉,必須一步一步。一個人大半輩子掙一千萬的家產,與一位中了彩票一千萬的人,絕對不會是一樣的心態。
李青雨突破先天,一路暴進到化境初期,這才出關,也就是三天三夜的時間。
柴熾利用這兩天的時間,精心煉製了一柄飛劍。以柴熾的境界,再精心煉製的飛劍,能不能是初級法器,都不能肯定。山中無老虎,猢猻也稱王。柴熾也算是雞群裡的一隻鶴,鴨群裡的一隻鵝。屬於引領古武術向古修真術轉化時期的領軍人物裡的帶頭大哥,藏在洞天福地裡的老不死不出來,他就能又瘋又騷,獨領風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陰陽和合宗的傳承異元空間戒子,法器寶劍,還有一些修煉丹藥,護身法寶,都送給了李青雨。
個人資產同樣也是一步登天。接下來是指導李青雨煉習飛劍的實習階段,柴熾也將開始對野獸、兇獸的抓捕工程。
倆人白天還好,一個獨自煉習飛劍,一個去抓捕野獸、兇獸到鎮妖塔中。晚上,倆人粘連在一起,到處都是陰陽和合的影象閃爍,李青雨定力不足,忍耐的難受。柴熾也難受,又不到雙修的時機,更怕李青雨誤解自己的好意,便將實情說出。
李青雨這才明白夫君的一片良苦用心,內心是滿心歡喜,可是身體的自然反應,不受思想的控制,扭來扭去,小溪就變成了譯國。
還是用老辦法來轉移注意力,給李青雨講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觀,觀裡有兩個道士。有一天,老道士給小道士講徑。
陽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灑,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老道士講解後,讓小道士感悟。小道士說師傅,小徒也有,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