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後,是最熱的一個時間段。
人們選擇在最熱的時候作為午休時間,多半可能是想著避開這最酷熱的時間段吧。
春困秋乏,只是說的春秋的時節,並不能影響夏的悶熱。
人們生活著的思想又很奇怪,明明過著夏天的生活,卻又嚮往冬日的寒冷。有的怕熱的人會說,還不如過冬天呢,熱的要命。可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等到真正的進入冬季的時候,人們又會從新的想起夏的溫暖。
這就是在中華大地上,不同地區、不同緯度,給人們帶來的客觀感受。
韓劍的家鄉給人的感受就是,四季分明,冷暖差異大。
是的。
在這個中原地帶,他們所在的津鄉縣,地處黃河流域。前些年間黃河改道,留下現在的大面積的沙地,形成了現在的黃河故道沙灘區域。
身處在此區域的人們,已經習慣了這個地區裡的氣候變化。
夏日裡的酷熱雖說很明顯,但和南方相比又稍遜一頭。
冬日的寒冷,在和東北的嚴寒天氣相比,這裡到成了溫暖地帶了。
韓劍從小感受著這裡的氣候變化,就像感受農村的現實生活一樣,早已經接受了他感知到的一切。
炎熱的夏天裡,他總是喜歡走在村頭的大樹下,感受那自然風帶給他的思思涼意。
寒冷的冬日裡,夥同幾個夥伴圍坐在熱氣騰騰的柴火堆旁,嬉笑著,談論著,互相討論當下的生活。
就像高安地的村民們一樣,每逢夏日午後,一覺午睡醒來之後。村中的閒話中心,那顆大槐樹的下面,總能坐滿噴閒空的村民。
而到了冬天的寒冷季節,那顆大槐樹的下面,柴火堆上紅紅的火焰,就是村民們最熱愛的。
冬日裡的大槐樹下,也成了村民們最願意去的地方了。
自打蘇月返回家鄉以後,就近的參加了工作後。
每逢冬日裡的假期時候,她和史玉芬的身影也總會出現在閒話中心的那顆大槐樹下面。
大家圍坐在火堆的四周,談論著家長裡短,趣聞趣事。人們圍著火堆總能從下午一直坐到天黑,才想起回家。
像現在這個時節,酷熱也沒能影響村民們的閒心。
大家圍坐在大槐樹下的石磨周圍,熙熙攘攘的閒聊著。
最讓村民們懊惱的是,他們當下正在討論的話題。
就是天空忽然落下的冰雹,已經影響了他們的眼下生活。
金黃的麥田,經受不住這樣的惡劣天氣。
農民更是最怕這樣的天氣。
眼看著就要入倉的糧食,眼巴巴的看著被冰雹打落在地上。
真是撿都撿不起來了。
看著地上那個掉落的一顆一顆的麥粒,心疼的淚水沒人能忍著不讓它落下。
“我們東地的麥地裡,打落的一地都是麥籽。”一箇中年婦女說著話,語言表示著她家麥田的此次受災情況。
“哎!你可別說了,西地的那一大方地才叫可憐呢。”人群中有人這樣說著。
看來這次冰雹的嚴重程度已經影響了整個高安地的眼下生活了。
大家圍坐在槐樹下,你一言,她一語的,討論著剛才冰雹落下之後,他們走去田間地頭看到的實際情況。
越說大夥們的心裡越難受。
從上一年的十月份種下的麥子,好不容易經歷了大半年的光景,經歷了各種氣候下的風霜雨雪,卻還要在此經受這夏日裡的突如其來的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