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熟悉的球館時,他也忍不住有諸多感慨。
也正是因為下午的比賽有廖凱參賽,又在老二等人的大力宣傳下,許多家就在市區的同學選擇了這個週末下午回學校來看球。
來了一百名左右的學生,他們集中坐在正面看臺上,不停地呼喊著廖凱的名字。老二和老六還弄來了一副廖凱的個人海報,站在看臺的最前排,他倆就充當起這群“親友團”的領頭。
還有胡倩倩,算是顏值擔當,也坐在最前排,顯得格外興奮。
廖凱受寵若驚,來到看臺下向大家作揖表示感謝。
其實他心裡是比較虛的,因為這場比賽他的戲份不多。整個起風隊內全是霸佔球權的球員,而他又不是一個跟隊友爭搶球權的人,所以在賽前的安排裡,他被分配到的任務只有防守。
如果表現不出彩,也對不起專門趕來支援自己的同學們啊……
起風隊和聖山隊的這場比賽,也被認為是冠軍爭奪戰的預演,所以場邊也來了一些當地的媒體,市電視臺還架了一臺攝影機在場邊,便算是對這場比賽的轉播。
“進攻和防守,尤其是防守的時候,一定要多溝通,要喊,明白嗎?還有,在進攻回合,投完籃後,除了3、4號位兩名前鋒去搶籃板,其他人必須馬上退防……”傑森做完最後的賽前交代後,比賽開始。
廖凱的任務很簡單,防守的時候就負責自己的籃下左側區域,而剛好對手的進攻大多是從中路發起,而且他們的主要攻擊手——1號球員,是個左手球員,喜歡走左路突進,遠離了廖凱防守的區域。
進攻的時候,傑森是持球發起點,5號位是提上擋拆球員,這些都跟廖凱無關。而且他又不是投手,所以他的任務就是拉開,站到遠端叉腰看戲就行。
他在進攻中唯一的任務,就是在隊友投完籃後,象徵性地跑幾步,去衝搶籃板。
真的只是象徵性地跑幾步,為了給傑森騰出突破空間,他的位置被拉得離籃筐太遠了,而且對手的禁區線擋人工作做得很好,也沒有給他留下搶籃板的機會。
廖凱的任務很輕鬆,然而球隊卻不輕鬆。
第一節比賽過半,8:11,起風隊落後3分。
如果從場面上來看,起風隊更慘,是全面處於下風。
兩支球隊的比賽風格完全不同,聖山隊是典型的團隊籃球,每個人分工明確,每個位置搭配合理:1號位持球組織、2號位是主攻手,3號位是無球投手,4號位是勞模型大前鋒,5號位具備一定的低位能力。
一支從打法到配置都特別傳統、古典、但又配合流暢的一支球隊。
據說,這支球隊從賽事開始前半個月就在一起集訓,比賽期間也經常聚在一起訓練,從他們場上的表現來看,此言不虛。
喜歡籃球場上一少年請大家收藏:()籃球場上一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