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從來都不願意自己被大多人關注,他只想專注提升自己的水平、打好自己的比賽,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他已經收到從胡志揚那裡傳來的訊息,國家籃協向他發出邀請:邀請他參加為明年亞青賽準備的u17國青男籃訓練營。
廖凱的聯絡方式留的是胡志揚,所以有什麼資訊都是胡志揚先接受到,經他篩選後才發給廖凱。
胡志揚發過來的訊息是,本次u17國青男籃面向全社會海選,凡是17歲以內含17歲)的籃球青年均可以參與海選,第一期篩選後留下80人的集訓名單,隨後再分期挑選,直至最後剩下12人的大名單。
這12人就是u17國青隊的最終成員。
胡志揚解釋得十分詳細:國青隊面向全社會篩選,這是姚日月擔任籃協主席後的四大舉措之一另外三項分別為:國家隊分藍紅兩隊爭競上崗;cba聯賽全面改制、組建cbd聯賽;加大cba選秀力度、逐步改革華國籃球的青訓體系),如果能進入u17國青隊最終名單,則意味著廖凱日後的職業生涯和國家隊生涯由此開啟。
胡志揚興奮地宣稱,這是國家籃管中心主動打過來的電話,主動邀請廖凱10月底前去首都參加海選。並且,打電話的人特意強調,這是姚主席親自點的名,請廖凱一定要準時前去。
興奮完後,胡志揚也感到困惑:“你什麼時候被姚日月看中的,我怎麼不知道?”
廖凱也是一頭霧水。
姚日月,這個名字對現在的他來說是那麼的遙遠,卻忽然間就聯絡在了一起。
難道,真的是馬布裡回首都後去找姚日月說的?
激動之餘,廖凱更多的忐忑。
他幻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披上國家隊的戰袍,站在國際舞臺上為國征戰,但這一天來得太快了。
自從收到國青隊的訊息後,對於長紗的這些比賽,廖凱就更不上心了。
但同時,他的訓練卻更加緊了,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八點,訓練館裡、器械房裡、公園裡、甚至賓館房間裡,處處都有他揮汗如雨的身影。
即將到來的國青隊海選,容不得他有半點大意。
……
漫長而無聊的等待之後,追夢隊終於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外戰對手——華喬大學隊。
至少從華喬大學球員們只有兩名身高在2米以上的陣容來看,確實並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
節目組也考慮到雙方的實力差距,在正式比賽前又加賽一場3v3,如果3v3比賽華僑大學勝,則以10:0的比分開始正賽;如果追夢隊勝,便以落後五分即0:5的比分開始正賽。
裡外裡五分的差距。
孫越不敢掉以輕心,派上了廖凱、王曾傑、胡祥正、劉浩原四人出賽。
雖然廖凱和這三人從未在一起配合過3人籃球,但大家都是身高力壯,也不需要太多的配合,就是要憑個人的實力來轟下這場勝利。
3v3籃球,並不能說戰術配合就完全不重要,但畢竟不像五人比賽,場上的空間更大,個人實力的差距、尤其是身體素質上的差距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華僑大學也很重視這五分,他們派上的四人中就包括了孟祥、彭越、楊炯這三名絕對主力。
即便如此,22:8,僅耗時四分鐘,追夢隊就輕鬆拿下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