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剛回復胡志揚再考慮一下,但實際上他已經考慮清楚了,不去金強隊。但胡志揚的指點也提醒了他,回去之後就找李慧商量,一定要在高二結束時就升大學……
廖凱既然決定了將來要打職業籃球,早就透過各種渠道熟悉了職業球隊的管理模式,綜合考慮下來,透過大學為跳板進入cba更符合他的利益。
在華國,別說籃球運動員,20支cba球隊,除粵東宏源等極少數球隊,都是隸屬於省體局的。要成為職業球員,你先得去籃協註冊,成為本省市的體育人才,然後才能出現在職業賽場上。
也就是說,球員個人是屬於各省市體局的,是局裡的資源,不能憑自己的意願去自主自己的職業生涯。
光想一想去了青年隊後那種被束縛的生活,廖凱就覺得渾身不爽。
而這種體制會給球員個人帶來諸多方面的影響。就舉一例,比如廖凱現在是粵東宏源的前鋒球員舉粵東為例,是因為粵東體育人才擁擠,類似情況大量出現),宏源隊的前鋒都有哪些人?朱八、周朋、任飛……阿連時不時還來客串一下,在這種情況下,廖凱會被一直摁在青年隊上不來,或者升到一線隊也只是同位置上的第三替補。但問題是,憑廖凱的水平,他換一個球隊立馬能成為首發前鋒。對不起,換不了,你是球隊的資產,你就得在板凳上熬、等。
這聽起來不合理,但實際上又是合理的。
因為球員從少年隊到青年隊再到職業球隊,一直都是當地體局和俱樂部在培養你啊,那等你成為可用之才了,當然就是回報球隊的時候到了。
廖凱現在已經16歲了,他的籃球水平一直來源於個人的努力,幹嘛要現在半道出家,去成為別人支配的資產呢?
他不去金強青年隊最大的隱患就是籃球水平的提升問題,但他有加油系統啊,可以穩定提升各項技能能力值,所以這些在別人眼中的問題,在他這裡根本就不是問題。再說,他本來就是一個自控能力很強的人,有系統在,加上他長期刻苦訓練,籃球能力自然會提升。他唯一要考慮的,就是要多打比賽,打高質量的比賽,透過比賽來將體內的各項能力值熟練運用……
年齡方面,cba規定18歲才能進入職業賽場,他明年、17歲就可以升入大學,在大學裡打一年,正好18歲就可以參選cba,和現在去職業後備隊也是一樣的,完全不耽擱。
而對廖凱來說,更重要的是金錢問題。
透過大學選秀進入cba,如果當選為狀元,那可是最低年薪五十萬的兩年保障合同啊,還不包括額外的獎金等。要是透過後備梯隊進入cba,不知道要何年馬月才能拿到這麼多錢,誰叫後備梯隊的是球隊自屬資產呢?
以上,廖凱早在心裡盤算過,無論怎麼算,他都註定要透過大學來參選cba。
再說了,去大學裡讀一年書,選個他喜歡的專業學點知識科普下,特招生不是體育單招,單招進大學的只能就讀運訓專業,特招生的專業自選),也不是壞事。
上面這些道理,胡志揚和於成輝都知道,他們並沒有給廖凱說。但廖凱知道,這並不是他們在有意隱瞞。
因為,對於一個志在進入職業領域的人來說,上面這些問題都不是眼下應該考慮的,在華國想成為籃球職業運動員太難了,所以有這樣的機會出現時,應當不顧一切地去抓住這個機會,而不是思考這些外在的問題。
只是廖凱要思考這個問題而已。
因為他不是普通人。
這是屬於他個人的秘密,他不會告訴任何人。
……
……
喜歡籃球場上一少年請大家收藏:()籃球場上一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