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才說的只是大學裡的球員。還有眾多活躍在野球場上的最頂尖街球手,像什麼虎僕路人王裡的選手,能來參加節目的都必須是常年壟斷某個地區冠軍的人物。還有首都的ok戰隊,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號稱國內第一街球戰隊,代表國內去美國紐約的街球聖地打過幾次比賽的,裡面有很多很有地位的籃球手,都是國內街球圈的大牛們,聽說也已經報名參加節目……”
“除此以外,我聽說還有幾個曾經打過cba的球員和nb的在職球員都會前來參加節目。……總之一句話,高手如雲,各路精英會聚。”
廖凱一直沒有開口,耐心地聽完趙凡的講述後,給出了他的回覆:“那你幫我報名吧,我參加。”
就像那些武林後起之秀總想去少林、武當挑戰一番,可能每一個自命實力不凡的新人,都會急於去挑落那些壓在他頭頂的前輩名人,以此來為自己正名,以此來打下屬於自己的江山和地位。
廖凱現在也正是抱著這樣的心態。
他躍躍欲試。
對於出名,以及出名後會帶來怎樣的改變,他心裡也沒有明確的概念;但要去挑戰那些所謂的籃球高手,並幻想著將他們一一擊落,對於這件事,他還是很感興趣的。
“好咧,我待會就把你的名字和資訊報上去。”聽見廖凱答應後,趙凡也顯得十分興奮。
但隨後,他也想到了一些具體問題,和廖凱商量:“你也知道,《灌籃2》它畢竟是一檔綜藝節目,所以它會挑選哪些球員最終參加錄製呢?我也是媒體行業的,按我的理解,這三種球員應該是他們最想招錄的:一、本身實力強勁並且經過很多大賽證明、拿過很多獎項的球員,因為只有這些人才能真正提高節目的質量,樹立起節目的核心品牌;二、有話題性的球員,名氣很大、或者說能自帶流量的球員,因為這些人能為節目帶來收視和關注度,也容易在網上引起炒作;三、一些實力尚可且顏值較高的球員,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綜藝節目的主流觀眾是女性,所以顏值高的球員更容易得到女性觀眾的認可,並且打籃球的糙漢比較多,顏值高的並不多,物以稀為貴嘛。”
趙凡的聲音猶豫起來:“你看,你……好像這三方面的要素都不……”
他最終還是沒有把話說出來。
畢竟,說廖凱不符合第一點很正常,畢竟廖凱沒有經歷過全國性的大賽並且獲得獎項,第二點就更不用提了,本身就與廖凱無關。
關鍵是第三點,說廖凱顏值低,這就有點傷人了……
倒是廖凱顯得很豁達,替趙凡把話補全:“這三方面的條件我都不具備。你就直說吧,我還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最終進入錄製名單裡。”
“其實我毫不懷疑你的實力,所以我才會從老大那裡死皮厚臉地要來這個名額給你,我也已經將你在省高賽的一些比賽片段發過去了……,關鍵是,節目方可能不會確信你的能力,有可能還要對你進行考察。考察的形式有可能是海選,也有可能來五川現場觀賽,……反正你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趙凡如實說出了他的顧慮。
“沒問題。”廖凱一口答應。
最後,趙凡又提出了一個建議,他建議廖凱用化名報名參賽。
廖凱知道,趙凡的意思是:他以前在錦都被媒體、公眾渲染成一個懶惰、沒有體育精神的球員,用化名的話,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但是,換一個名字出現,就真的能達到這個目的嗎?
廖凱將他的疑惑告訴了趙凡。
趙凡回:完全可以。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的更新量太大、速度又快,所以人們會很快遺忘以前的一些資訊。只要你的名字不是“廖凱”,即便大眾看見廖凱這個人畢竟只是在網上見過一兩面),也不會聯想起他之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