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嘿嘿。”
“少跟我這耍嘴皮子。走,打球去,讓我看看你這些天有沒有進展?”於成輝一身球衣、訓練褲、球鞋,裝備齊全。
廖凱猜測,明明是他好久沒碰球,手癢想玩,卻偏偏還找了一個考察自己的藉口。看破不說破,他立正回道:“請教練檢閱。”
廖凱穿上他贏回來的湯普森簽名鞋,換好球衣,坐於成輝的車來到市體育中心的球館內。
這是廖凱第一次來到體育中心的場館內,跟南陵五中的球館相比,要大一點,也更有歷史感。
球場上,散落著八個不到二十歲的精壯小夥子,清一色穿緊身訓練,外套球衣。於成輝引薦廖凱和他們一一打過招呼,都是南陵市青年隊的球員。
這些球員見到於成輝,都很恭敬地喊道:“於教練好。”
短暫的熱身後,一共十人分成兩隊,廖凱和於成輝在一隊,在球衣外套黃色訓練背心,另一隊套藍色訓練背心。
十個人、兩支球隊,就這樣打起了全場比賽。
這是娛樂比賽,不記分,大家打得都比較輕鬆,跑跑跳跳,攻防節奏很快。
廖凱所在這一隊——黃隊,有一名身高2米07的球員,這樣的比賽節奏對他很不友好,他進攻到對方半場後一般都不能回防,因為節奏太快了,當他剛剛跑回中線的時候就發現隊友又帶著球進攻來了,於是他只能掉頭又往回跑……當然也不會有人指責他,本來就是打著玩的。
雖說是打娛樂比賽,但更能看出這幫青年隊球員的身體素質,是真的能跑、真的能跳,——這恐怕也是他們和普通中學生球員的最大區別。
這些人,無論長多高、體重多大,都是身形靈活,一個個上天入地。
跟這些人在一起打球,廖凱感覺很親熱,像是回到了跑跳男大家庭一樣,因為他跟這些人一樣能跑、能跳,在這樣的快節奏攻防中,他打得十分舒暢。
比賽間隙,當從於成輝口中得知廖凱才15歲、只是個普通高中生後,這些球員對他的身體素質大加讚賞。
可不是嘛,一直不停地跑了這麼久,廖凱只是微微出汗,喘氣也很均勻,甚至比那些球員表現得還輕鬆。
這時候,廖凱也會回想起他在五中隊的隊友們,想:他們能跟上這樣的比賽節奏嗎?
答案是,不能。包括同樣身體素質出眾的張迅也不能,張迅能跑但彈跳一般,也不能在這種節奏下做到身形靈活。這就是普通中學生球員的弊病啊。
他甚至替老二感到心痛,如果對手是這些青年隊球員,老二的發揮空間太有限了。
至於劉棟,身形會顯得笨拙。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正規比賽不會把節奏拉得這麼快,更多的時候還是得打一板一眼的陣地攻防,而在陣地戰中,劉棟可是一把攻城錘,重型武器。
短暫的休息後,兩隊繼續上場。
場館內,充斥著球鞋摩擦地面的“吱呀”聲,隊友間相互提醒或用來恐嚇對手的喊叫聲,進球后的叫好聲,或調侃某個球員失誤後的鬨堂嘲笑……最後,還能聽見汗水滴落地面的聲音。
廖凱這一隊,有於成輝在調配球權,打得明顯更從容一些。於成輝眼觀六路,也不貪戀球權,只要有隊友跑出空位或在籃下有機會,他的傳球總會及時送出……
打了近三個小時的比賽,所有人都得到了盡情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