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章 吉他
林蘭出生的時候,林驚晝六歲,他跟著爸爸去看妹妹。
那時候陳碧瑩剛剛生産完,躺在床上闔著眼睛。林蘭躺在襁褓中,眼睛睜開一條縫。
林驚晝沒有湊太近,他站在床邊好奇地看,剛剛已經有人告訴他,他有了一個妹妹。
有護士過來,林忠明喊住她講話,表情很嚴肅,甚至有些嚇人。林驚晝不能完全聽懂那些詞句的意義,只有一句在腦中盤旋。
“她長得就不正常!”
林驚晝就探頭繼續看,但嬰兒的五官都擠在一塊兒,臉像一塊不夠蓬鬆的老式麵包。
林驚晝看不明白,只覺得這嬰兒太小太小,好像馬上就要消失。
後來陳碧瑩出院,坐月子的時候奶奶過來幫忙照顧。那段時間林忠明總是不在家,偶爾出現,也總是像個生氣的影子。
有一天林驚晝晚上起夜,聽到堂屋裡有人在講話,他趴在門口偷聽,聲音和燈光一起漏到他的腳邊。
“妹妹就送走吧。”那是奶奶的聲音。
“不行!這是我的孩子!”陳碧瑩壓著聲音,但聽起來還是很激動。
奶奶嘆氣:“這孩子不正常,可能養不大的。就算養大了,也沒法離開家,她沒辦法靠自己活下去。”
林驚晝的心跳聲變得很大,他不懂大人為什麼要把妹妹送走。
雖然妹妹哭起來很吵,現在也不會走路和說話,但她就像一隻小貓一樣瘦弱,林驚晝每次逗她玩的時候,她總是會對著他笑。他走過她的時候,她又總在盯著他看。
林驚晝繼續聽著,有什麼東西湧上來,讓他想要沖出去,把妹妹抱進自己的懷裡。
“你想要孩子可以再養一個。”奶奶說。
陳碧瑩咬著牙:“我會養她的,我還有一口氣在,我就會養她。”
接下來是一段長久的沉默,奶奶最後說:“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下個月我也回去了。”
林驚晝長舒一口氣,他緩緩站直,背後的衣服布料貼住了他的面板,帶來一陣輕微的瘙癢。
後來陳碧瑩應該無數次後悔過這個決定,唐氏兒智力低下,表達能力很差,林蘭只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彙,又因為發音不標準,聽起來像無意義的囈語。
陳碧瑩總是因此崩潰,她對著林蘭大喊大叫,但很快會被無力感吞噬,因為林蘭聽不懂,她不明白母親為什麼突然變得狂躁,她只會努力微笑,看著家裡的人,認認真真地露出笑容。
後來林驚晝讓林忠明留在北京,他懷著愧疚之心飛回重慶,林蘭也是這樣沖他笑的,好像一切都是完好的,她是很幸福的。
唐氏兒可以透過學習獲得成長,如何幫助林蘭更好地活下去,這是林驚晝創辦愛蘭康複中心的初衷。
曾經有好幾個記者聯系過林驚晝,想跟他談談愛蘭中心的話題,但林驚晝都拒絕了。
他做這件事並不是想獲得關注。
但現在想想,他應該更聰明一點,比起一個人埋頭苦幹,利用明星歌手的身份多說一點,或許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但那個時候他太敏感,人們把他託得那麼高,他只好做聖人。
現在他死了,他成了聖人中的聖人,林忠明就是聖人的父親。
現在這位父親正站在臺上,接受掌聲和贊美。
主持人說:“現在請林先生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壓軸拍品吧。”
林忠明穿著合身的西裝,熟練地拿著話筒,說:“這是驚晝的吉他,因為很有紀念意義,我也考慮了很久,才決定捐贈的。”
大螢幕上出現了吉他的照片,那是一把木吉他,琴箱上畫著塗鴉。
林驚晝竭盡全力,才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
那是陪他最久的一把吉他,他甚至給他起了名字,名字有點隨意,他叫它“一一”。
林驚晝有很多把吉他,每一把都有一個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