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秦壎要參加兩浙路的解試,以秦壎的實力,可以輕鬆過關,但是為了以防萬一,也為了秦壎能夠奪冠,秦檜早早的選好了主考官。
本來主考官是蕭燧音碎),秦檜派人秘密通知他,讓他作弊使秦壎得狀元,誰知道蕭燧很有點骨氣,他拒絕了,於是主考官換人,換成了陳之茂。
陳之茂跟秦檜的關係一般,但是他也不願得罪秦檜,準備按秦檜的意思辦。
可偏偏這一屆的考生實力非凡,有一個考生和秦壎同為前三甲,他的名字是陸游。
陸游跟秦壎一樣,也是官二代,他爺爺是尚書右丞陸佃,這一年,秦壎十七歲,陸游二十九歲,他們參加的都是鎖廳試。
秦壎的文章寫的是不錯,但是比起大才子陸游來,差的不是一丁半點,陳之茂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要遵從初心,把第一名給了陸游。
為了不惹惱秦檜,他把第二名還是給了秦壎。
搞來搞去,秦檜費盡心思,他的乖孫又得了個千年老二。
秦檜十分惱火,他遷怒於陸游,讓人調查陸游的背景,查來查去被他發現,陸游是個主戰派。
這下可好,秦檜是和平的使者,宋金之間都和平無事這麼多年了,竟然還有人跟他唱反調,他指示旗下黨羽,無論如何不能讓陸游中進士。
同時,秦壎必須中狀元。
秦太師哪來的這個信心?因為省試和殿試的主考官總共有六名,全是秦檜提名的,就算有一兩個人不按規矩辦事,少數也得服從多數。
果不其然,省試過後,秦壎以第一名勝出,陸游榜上無名。
殿試過後,秦壎還是第一名。
秦檜以為這回他老秦家總算是要中狀元了,但他千算萬算沒算到,趙構又來插了一腳。
殿試的前三甲是秦壎、張孝祥、曹冠,其中只有張孝祥跟秦檜沒關係,秦壎是秦太師的乖孫,曹冠是秦太師的門客。
照例,最後的“狀元、榜眼、探花”要由皇帝欽點,趙構看過卷子後,發現秦壎和曹冠的對策和語氣都跟秦檜、秦熺如出一轍,他決定有必要抑制一下秦太師的膽大妄為。
趙構大筆一揮,把秦壎降為探花,狀元郎由張孝祥獲得。
秦檜氣的鼻子冒煙,他又開始針對張孝祥,找人調查他的背景。
不查不知道,秦檜居然發現,張孝祥的父親張祁與自己的政敵胡寅素來交好,而張孝祥又拒絕了自己的黨羽曹泳的提親,這讓他怒不可遏。
於是秦檜心生一計,指使親信誣告張祁謀反,張祁被投入詔獄後受盡折磨,張孝祥受到牽連,鬱郁不得志。
秦檜也沒忘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林一飛,他派人到福建找到林一飛後,就不斷的關照這個從小缺父愛的秦家骨肉。
林一飛最後官至尚書右司員外郎,實際上是幫助秦檜控制尚書省相當於國務院)。
除了自己的子孫,秦檜還不忘關照自己的兄弟,誰讓大家都姓秦呢。
秦檜兄弟四人,他是老三,他哥哥秦梓官至翰林學士,外任知州,死在任上又追封為資政殿大學士,享受參知政事的待遇。
他弟弟秦棣也當到了知州,殘害一方百姓。
喝水不忘挖井人,秦檜對老婆王氏家族那是關愛有加,王家人因為秦檜飛黃騰達的不下十幾個,尤其以秦熺的生父王喚混的最好,當到了兩浙路轉運使、臨安知府,如果不是太短命,還有升遷的可能。
秦檜任人唯親,其實人盡皆知,他為了證明自己是舉賢不避親,有時還耍點小花招。
王曮音演)是王氏家族一員,1147年做到了禮部員外郎宗教局副局長),卻被秦檜指使殿中侍御史彈劾,貶職去管理台州崇道觀。
秦檜為什麼要彈劾自己的親戚呢?無非是做給外人看看,他並沒有任人唯親,能力不足的親戚也不能逃脫被貶職的下場。
可沒過多久,王曮就升任禮部侍郎,比當初的員外郎高了一個級別,好比是去地方上歷練了一下,鍍個金回來好提拔。
後來,王曮去地方上做知州,管理不力,導致盜匪猖獗,死了不少人,秦檜一開始隱瞞不報,後來趙構知道了,秦檜又大義滅親,嚴懲了王曮。
王曮兩次罷官,正好為秦檜大公無私做了宣傳,但誰都知道,秦太師是個肯幫忙的好親戚,只要你跟他沾親帶故,他就願意提拔你。
要做到一言堂,光是任人唯親還不行,萬一有人翅膀硬了跟你唱反調呢?所以秦檜提拔到執政的人,都是能力平庸之輩,只能唯他馬首是瞻。
秦檜在相位期間,幹到他副手的人選多達二十三人,大部分都只幹了幾個月。
秦檜之所以這麼做,是怕這些人在朝中積累起威望,繼而與自己抗衡,因為他以前就是這樣乾的,張浚和趙鼎提拔了他,他卻恩將仇報。
最典型的例子是万俟卨,作為秦檜最得力的干將,万俟卨一手促成了岳飛冤案,因此也獲得秦檜提拔,升任參知政事。
喜歡大宋中興傳請大家收藏:()大宋中興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