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醫官的品級有天花板,最高只有從六品的和安大夫,這顯然表達不了趙構的感激之情,於是趙構把王繼先提拔為武官,於1142年趁小吳升為貴妃之際升他為正四品的承宣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繼先的三個兒子也借了老子的光,都升到了高官。
王繼先醫術高超,人品卻一般,他曾經試圖霸佔李清照的古董收藏,李清照是秦太師瓜棚搭柳樹的親戚,秦檜還要叫李清照一聲表姐,可見王繼先連秦太師的面子都不怎麼看。
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是趙明誠,趙明誠是宰相趙挺之的兒子,標準的官二代,本來是前途無量,可趙挺之得罪了蔡京,趙挺之死後,趙明誠被蔡京誣陷,仕途坎坷,曾經在青州今山東青州)鄉下和李清照隱居十三年。
夫妻倆在青州醉心於收藏金石古董,有很多藏品,倒也過得快活,但是趙明誠始終還是覺得要入仕為官才是正途。
蔡京死後,趙明誠復出,先後擔任萊州今山東萊州)、淄州今山東淄博)的知州和江寧今江蘇南京)知府。
江寧發生兵變,趙明誠棄城逃跑,他的懦弱和不負責任讓李清照感到心灰意冷。
其實,兩人早已同床異夢,在青州時,李清照就寫過一首《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李清照在這首詞裡表達了自己寂寞難耐,望穿秋水卻等不到趙明誠回家的無奈心情,說明當時趙明誠就已經夜不歸宿,兩人實際已經分居。
趙明誠風流浪蕩,李清照則渴望一段忠貞不渝的愛情,兩人性格不合,只是迫於封建禮法,才沒有離婚。
兩個人從始至終就沒有生孩子,這就是愛情已死的最好證明。
江寧兵變平定後,趙明誠被革職查辦,但他畢竟是官二代,只革職沒查辦,不久,趙明誠又接到命令前往湖州上任。
官員赴任,先是隻身前往,隨後才能安排家眷團聚,趙明誠和李清照分別時,金軍南侵,局勢很糟。
李清照也知道,此去一別,隨時都可能遭遇兵禍。丈夫在兵變中的懦弱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她也擔心自己保護不了兩人的收藏,於是便問趙明誠,如果真的發生不測,應該怎麼辦。
趙明誠想都沒想就說,如果遇到亂兵,先丟輜重,再丟衣物,然後依次是書籍、卷軸和古董,而最為珍貴的《趙氏神妙帖》無論如何不能丟,即使萬不得以,也要與李清照共存亡。
李清照一聽,她感到十分心寒,一個破帖子,比她的生命還重要。至此,她對趙明誠已經全然死心。
1129年,金軍不斷南侵,趙明誠和李清照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言氣氛尷尬。
路過烏江的時候,站在西楚霸王項羽曾經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澎湃,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面對浩浩江水,她隨口就吟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就站在她身後,他聽了之後羞愧難當,他知道這是李清照怪他太過懦弱,愧為男人。他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
沒過多久,趙明誠就得了病死於建康府今江蘇南京),年僅四十九歲。
這也許是天意,趙明誠死在了他棄守的城市,就好像要還李清照一個交代,他還留給四十六歲的李清照十五車古董文物和半部沒完成的《金石錄》。
雖說兩人感情不和,但也曾有過難忘的歡愉時刻,比如剛認識那會兒互相吟詩作對,比如在青州一起把玩金石,而趙明誠已經與世長辭,李清照倍感孤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憂愁一部分是因為身邊沒有了男人,一部分是因為她擁有太多古董,總被人算計。
王繼先就是最早提出要以三百兩黃金買走李清照收藏的男人,可李清照不肯。
三百兩黃金不少,可對於李清照來說,她並不缺錢。這些古董是她和趙明誠的心血,她得睹物思人。
財不露白,李清照不懂得其中道理,天天把玩金石,既然她能被王繼先盯上,自然也被各路人等惦記,她的古董幾次被人設計,損失殆盡。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李清照的收藏依舊還很豐厚,這個時候她遇到了一個男人。
這個男人叫張汝舟,自稱是趙明誠的同窗,當時是右承務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吏,只是一個從八品的小官,稽核朝廷給軍隊發放的俸祿。
張汝舟對孤苦伶仃的李清照噓寒問暖,很快就贏得了才女的芳心。
要說年輕時候的李清照,那真是要長相有長相,要才華有才華,可現在她已經四十九歲高齡,人比黃花瘦,張汝舟圖的什麼呢?自然是她手裡的金石古董。
可李清照迫切需要一個男人愛護她、安慰她,在媒人的金玉良言勸說下,她義無反顧的投入了張汝舟的懷抱,二婚嫁給了這個來歷不明的男人。
其實這一切都是王繼先設下的陷阱。
喜歡大宋中興傳請大家收藏:()大宋中興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