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程敦厚被趙構任命為本屆科舉考試的主考官,而且趙構還讓他自己出考題。
被委任為主考官程敦厚倒是不驚訝,但是讓自己出考題,這有點過分了,但他很快聯想到去秦檜府上的那一幕。
程敦厚能當上中書舍人,這裡面就有秦檜的功勞,秦檜讓他去秦府一趟,又無意中讓他看到了秦熺的文章,現在他又出任科舉的主考官……
前後一聯想,程敦厚馬上明白了其中的真意。
回到家,程敦厚盡力的回憶起秦熺署名的那篇文章,然後根據其中的內容擬定了今年科考的策論標題,拿給趙構過目。
能做到中書舍人,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程敦厚的記憶力沒的說,長相也是美男子,更重要的是他會揣摩趙構的心思。
他擬的題目,自然是趙構喜歡的。
趙構看了一眼,又交給秦檜,徵詢他的意見,秦檜裝作仔細的審查半天,最後點頭肯定說:“此題正當時,程舍人有心了。”
另一邊,秦熺早就將那篇賦文背的滾瓜爛熟,進入考場後,只需要抄寫一遍。
考試成績出來後,沒有任何懸念,秦熺排名第一。
前三名的試卷最後都擺在趙構的面前,“狀元、榜眼、探花”這三個榮譽,需要他來做最後的決定。
趙構看到第一名的試卷,還沒看文章,只看了名字,發現是秦熺,就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接著毫不猶豫的御筆一批,秦熺成了第二名。
趙構欽點的進士榜單釋出,秦檜心裡忿忿不平,他認為舉賢不避親,但趙構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鎖廳人不為狀元。
鎖廳人是指靠蔭補入仕途的考生,他們有本職工作,有辦公地點,要去考試就得先把辦公廳鎖起來,所以叫鎖廳人。
鎖廳人參加的科舉考試,叫做“鎖廳試”,內容是一樣的內容,但是看管的更加嚴格,就怕這幫人鬧出什麼么蛾子,畢竟都是官二代。
北宋初期是不準鎖廳人參加科舉的,原因很簡單,科舉本來是提供給寒門子弟的一條入仕的道路,你們這些有工作的人,還來跟他們搶飯吃,太不厚道了。
但隨著蔭補的人越來越多,進士出身的人又更加被重視,導致蔭補的官員老在底層上不去,就有人想在學歷上和寒門子弟一爭高下,博一個更好的前程。
到了宋太宗趙光義執政的時候,他終於鬆口了,允許鎖廳人參加科舉,但是有一個前提,你可以考,考上了,給你進士待遇,考不上,原來的待遇作廢。
也就是說,這相當於一場賭博,拿你的體制內工作去賭,賭贏了你可以更上一層樓,賭輸了你就當平民百姓去。
這風險很大,誰有那個把握就能一考就中呢?所以,大部分鎖廳人不敢參加科舉,還是在原單位混日子。
後來到了宋仁宗他媽當政的時候,政策又放開了,允許鎖廳人參加科舉,即便是沒考中,也不撤職、不降薪,這才讓鎖廳人開始前赴後繼地出現在科舉考場上。
這種做法,相當於你爹以前是縣令,你被蔭補成了縣裡的小吏,當你在縣裡混了幾年後,要考縣官了,你爹讓你趕緊去考,考完出來參加面試,一看考官全是老熟人,不是叔叔就是伯伯。
所以外戚干政就是有這個缺點,他考慮的全是關係戶。
但政策既然都放開了,再撤回去就顯得不近人情了,於是朝廷最後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鎖廳人不能當狀元。
你走關係就算了,但是不能太過分了。
不過這不影響鎖廳人繼續在官場飛黃騰達,是不是狀元有啥所謂呢,有了進士出身的身份,加上強大的人脈關係,鎖廳人前途無量。
不然,秦熺一個新科狀元,哪裡輪得到他給趙構寫赦免文。
秦熺上位靠他老子,他老子因為搞定了韋太后迴歸一事,再次加官進爵,雖然左相在官職上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但是爵位還有得升。
秦檜一年前就是左相,這次他從冀國公改封魏國公,從少保跳過少傅、少師、太保和太傅四階,直升太師,位極人臣。
要知道,岳飛的最高頭銜也就是少保,而搞定岳飛的秦檜,現在要被人尊稱秦太師了。
秦太師不但地位尊貴,而且有護身符,因為金國和議的前提條件是宋國不能輕易換宰相,趙構如果罷了秦檜的相位,就意味著對金宣戰,而金國還有趙桓這個底牌,隨時可以讓趙桓出山和趙構爭奪帝位。
這讓趙構無可奈何,他只能是把國事完全託付給秦檜,期望秦檜自己能夠約束自己,治理好國家。
秦太師治理國家的前提,就是把朝廷內外的要員全部換成自己人,但現在有個障礙還沒除掉,那就是張俊。
喜歡大宋中興傳請大家收藏:()大宋中興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