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被處理的就是劉光世。
劉光世是劉家將劉延慶之子,將門之後,打仗一般般,但是見風使舵的能力很強,這都是他老子教導的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家世代從軍,劉延慶是劉家第五代名將,他在戰前善於激勵屬下:“好男兒當血灑沙場,馬革裹屍還!你們只管衝鋒殺敵,剩下的交給天意!”
可是回到家,老劉看到兩個兒子在打架,二兒子劉光世明顯打不過,還是不肯認輸一味向前,他一腳就踢在劉光世的屁股上:“老子咋教你的?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於是,劉光世成了軍區大院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他將門子弟都是囂張跋扈喊打喊殺,只有他,和顏悅色跟人稱兄道弟,人緣不是一般的好。
出身好人緣好,劉光世的起點比一般人就高很多,一入伍就是三班奉職,相當於初級士官,很快就升到了防禦使,正五品。
1121年,方臘起義愈演愈烈,童貫率軍平叛,派劉延慶父子上陣圍剿。
老劉派人四面出擊,小劉帶隊進山搜捕,在一處山洞發現一個血人堵在那裡,衝他大喊:“將軍,我把方臘堵在洞裡了!”
這個血人正是韓世忠,沒有背景沒有關係的他拼命殺敵,差點戰死,最後幾乎連一絲軍功都沒撈到,後來他的老大看不下去,給他爭取到一個“三班奉職”,而這只是劉光世的起點。
平定方臘後,劉光世升為耀州觀察使,鄜延路兵馬鈐轄,正四品。
趙構還是兵馬大元帥的時候,劉光世就領兵去擁護,被趙構任命為元帥府五軍都提舉,相當於總司令。
趙構即位後沒多久,劉光世平定叛軍有功,被升為奉國軍節度使,是中興四將第一個建節的人。
1135年,劉光世就升到了少保,從一品。這個時候,岳飛還是檢校少保,從二品,比劉光世低了一個序列。按規矩,他要先從檢校少保升檢校少傅,再從檢校少傅升檢校少師,再從檢校少師升少保。
劉光世打仗有兩個特點,一是遲到,二是逃跑。
宋國聯金攻遼的時候,收了判將郭藥師,郭藥師帶著劉延慶部隊偷襲燕京,已經破城了,但是跟他打配合的劉光世遲到了!
打仗遲到是要命的,本來按照約定,郭藥師帶人混進燕京,劉光世率部圍城,裡應外合拿下燕京,恢復燕雲十六州,重現全盛時期中華版圖,可因為劉光世遲到,這次壯舉功虧一簣,白白犧牲了郭藥師無數官兵。
這是宋軍最接近燕京城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劉光世逃跑的次數就數不勝數了,只要是收到風有金軍來襲,劉光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跑,所以得了長腿將軍的稱號。
但萬物有陰就有陽,人有缺點就有優點,劉光世最大的優點就是籠絡人心。
趙鼎的說法是正確的,劉光世手下全是驕兵悍將,有西軍行伍出身的王德,也有收攏叛軍的酈瓊,如果不是劉光世做領導,這夥人不見得能同心同德。
但是張浚可不管這麼多,他要撤劉光世的職,把劉光世的軍隊打亂重組。
張浚上書趙構說,劉光世沉迷酒色,不理國事,軍紀散漫,嘴上說著要恢復中華,實際上消極作戰,如果還讓他掌握兵權,國家很危險。
還有一些大臣也附和張浚,說劉光世去年北伐只顧逃跑,幾乎釀成大禍,不宜再領兵。
劉光世自然收到了風,他其實對帶兵打仗早就沒了興趣,舒舒服服在家裡躺著多好,加上他已經這麼高的地位了,再有軍功也升不到哪裡去,於是他主動請辭,說自己身體抱恙,無法再征戰。
趙構也對劉光世屢屢誤事的作風有了看法,他同意了劉光世的辭職,升他為少師和萬壽觀使,養老去吧。
劉光世的兵權解除後,他的部隊歸誰呢?
趙構思來想去,要讓劉光世的部隊發揮作用,必須有一個知兵之人前去接管,才能鎮得住場子。
一個人的身影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喜歡大宋中興傳請大家收藏:()大宋中興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