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昌也不穿黃袍,而是穿紅袍;不敢張黃傘,張紅傘;不敢稱朕,稱予;他下的命令也不叫聖旨;所有的宮殿,張邦昌都不進,還給貼上封條,封條上寫著“臣張邦昌謹封”,表示他只不過是替宋國皇帝代管,將來有朝一日宋室光復,可以證明他沒幹過僭越之事;他從來不敢以皇帝自居,也就是金國使臣來的時候,才穿上皇帝的衣服對著使者哭一番,等把使臣哭走了,就趕緊把皇袍脫下來。
他任命所有的官員,官名前面都加上一個“權”字,表示暫代的意思,如權知樞密院事、權中書門下平章事;張邦昌住在皇宮大內裡面,但是不住天子的寢宮,一般都住在偏殿裡。
宮裡還住著前朝的宮人姿色不行沒被金兵看上),地位相當於嬪妃,其中有一位識時務的看上張邦昌了,想討好他,被他斷然拒絕。
怎麼辦呢?跟喬貴妃學啊,酒是色媒人,皇帝總有喝酒的時候。
有一天晚上,張邦昌喝酒喝到傷心處喝多了,這個嬪妃趁機來侍寢,不但自己來了,還把她的養女也叫上了,母女齊上陣。
張邦昌酒醒之後,才知木已成舟,後悔不已。這可怎麼辦呢?嬪妃倒是直爽,對張邦昌說:“官家,既然生米煮成了熟飯,咱們就這麼著吧。”
張邦昌堅決不同意,把這兩位宮人趕出宮去了。要知道,凌辱前朝嬪妃可是一項大罪。
金國人立了張邦昌後,眼看大楚王朝已經建立,就帶著從開封劫掠的金銀珠寶、美人能人,押著徽欽二帝、皇室官員準備退兵了。
金軍一撤走,張邦昌馬上就把宋哲宗趙煦的廢后孟氏請了出來。
孟氏被廢后一直在修道,她修道算是很有成就,不但躲過了很多災難,還頻頻出現在歷史的關鍵時刻。
反觀趙佶就差遠了,他也修道,現在被金兵抓去做了階下囚。
趙煦十七歲的時候,選了端莊嫻雅的孟氏為皇后,但是後來趙煦專寵容貌俏麗的劉婕妤,劉婕妤恃寵成驕,經常冒犯皇后。
有一次福慶公主病重,孟皇后的姐姐懂醫道,前來醫治,便將道家符水拿來,替公主治病。劉婕妤抓住這件事不放,說孟皇后搞迷信。
過了些天,劉婕妤又在趙煦枕邊煽風點火:“皇后老是搬神弄鬼。”趙煦一聽立刻派內侍押班梁從政等人審查。
劉婕妤暗通這幫人,他們逮捕宦官、宮女三十餘人,嚴刑拷打,而後又偽造供詞,最後趙煦以皇后“旁惑邪言,陰挾媚道”為名將她廢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衝真。
劉婕妤鬥敗了孟皇后,晉升為賢妃。三年後,生了皇子,立為皇后。但好景不長,也不知道趙煦是縱情酒色還是此舉惹怒了仙家,二十四歲就玩完了,劉婕妤最後也沒有好下場,皇子早早的就死了。
而孟皇后卻因為被廢,逃過了靖康之恥,眼下,成了宋國的專政太后。
張邦昌對她說:“雖然太后你不姓趙,但畢竟曾是趙氏的皇后,我得把政權還給你。”於是,張邦昌的大楚皇帝實際就幹了三十三天,然後就由孟太后臨朝聽政了。
修道之人,恬淡虛無,又怎會迷戀權力。孟天后掐指一算,宋國還有氣數,便召來張邦昌道:“眼下康王尚存,算是趙家唯一血脈,我想讓他來守護大宋江山,這件事你怎麼看?”
張邦昌激動不已,打一拱手道:“太后英明!”
這也許就是完顏宗望和張邦昌商量好的路線,宋國這個爛攤子只有趙構能接。
開封城中發生的這些事情,趙構在相州自然是知道的。這時群臣就給趙構上勸進表,說他現在是趙室皇族僅存的正根了,他必須當皇帝,這是他的權力,更是他的義務。
趙構很矛盾,他的心情比張邦昌更復雜。
張邦昌是真的不想當皇帝,趙構雖然也不太想,但是卻沒有選擇。
當皇帝好嗎?如果是趙桓這樣的皇帝,整日擔驚受怕還要受亡國之痛,那還不如當個草民。
要想當個好皇帝,還得勤政愛民,工作量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雖說金國有完顏宗望這樣的盟友,可是二太子也不能一手遮天啊,保不齊一上位就得引來殺身之禍。
但是,這個皇帝不當也得當。
如果趙構不做皇帝,中原大地不知會有多少人出來稱王稱帝。因為金軍一撤,北宋的地方政權趨於瓦解,整個中原都亂了套。
亂世出英雄,有槍就是王,很多人都會揭竿而起,特別是那些分散在民間的太祖趙匡胤、王爺的後代們,更是蠢蠢欲動,想要藉機光復祖業,當時真可謂遍地狼煙。
作為皇室一員,對江山社稷是有血緣上的保護欲的,這點和其他王爺們不同,趙構覺得自己的使命是維護天下和平,讓百姓不要生靈塗炭。所以他的正義感油然而生,沒錯,這是他作為皇族最正統血脈的義務!
孟太后派出自己的侄子孟忠厚攜帶密信來到大元帥府,表示願意支援趙構登基。張邦昌也派人送來了玉璽,而手下將帥,汪伯彥、黃潛善、宗澤、張俊、耿南仲等人也紛紛勸進,為了不負眾望,趙構流下了兩行熱淚,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身登大寶。
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北宋和大楚落幕,南宋建立,趙構正式即位稱帝,改元建炎。
張邦昌親自來朝見趙構。一見面,張邦昌就跪在地上磕頭,痛哭流涕,說我實在是迫不得已,做了三十三天偽皇帝,罪該萬死。
趙構與張邦昌早在出使金營的時候就有過命的交情,他知道張邦昌是真的忠心,要不是張邦昌鋪路,他這個皇帝沒有這麼輕易當上。
趙構伸手攙扶起張邦昌,動情的說:“愛卿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如果沒有你,開封城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你挺身而出,維持大局,安定人心,功勞很大,何罪之有?”
喜歡大宋中興傳請大家收藏:()大宋中興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