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禮的陽神快速膨脹,第一次運轉到極致,感受這時間和空間之妙諦。
良久,賀禮睜開眼道:“有此法術,天下可定矣!還煩請道友為我煉製一個法寶,如何?”
青兒含笑道:“我猜你是想讓我給你煉製一個能看到過去種種的法寶,對嗎?
而且並非是自己用,而是要用到人世間。”
賀禮點頭道:“不錯,這世間斷案最難的就是尋找證據,最難掰扯清的事情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若有一個鏡子洞徹過去種種,只要有糾紛之人,來到鏡前照一照,就可以還原當時場景,那麼眾目睽睽之下,一切是非皆會公斷。
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公道自在人心,如今這個神明就是你呀,所以煉製這個鏡子你是當仁不讓!”
青兒嗔道:“好啊,你個伶牙俐齒的,本來是是我幫你,怎麼說著說著好像是你幫我似的?!”
賀禮嬉笑著說:“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人當了官,不能忘記為民造福的初心。那麼人成了神,自然更不能忘記民眾的香火從哪兒來。”
青兒正色點頭:“萬民之祈禱,乃是希望和平、公正、自由。若是我不能給他們這些,就愧對這天下萬民的香火!”
二人說做就做。
賀禮使用空間神通,把一側的一面巨石的空間重重疊疊摺疊起來,再放開就是切割得光滑如鏡的一疊石板。
青兒則把時間法則和媧皇神力打入石鏡之中。
共煉製寶鏡三百六十臺,賀禮展開背後畫卷,統統收下,對青兒深深一揖道:“我為天下百姓謝過媧皇大神!”
青兒受了一禮,開口說道:“道友之道在廟堂,我之道在民間,雖然不同,但無高下之分,皆為濟世救民之念。從此勠力同心,換天下朗朗乾坤!”
賀禮拱手作別,轉身踏空而去。
長安,郊外樂遊原上,原本亭臺樓閣無數,乃是達官貴人專屬的一塊寶地,此刻盡皆荒涼,空蕩蕩沒有一絲人煙。
只有一處空地上,巨大的槐樹下,搭著一個草廬,草廬中一人披髮跣足正在讀書。
正是拜月。
草廬之外,一個年輕人坐在蒲團之上,靜靜等候。
身後跟隨的一位青年滿臉不忿,小聲說道:“陛下已經是第三次過來相請,諒此人有諸葛孔明之才,禮數也夠了。他竟然如此狂傲,只是看書,對陛下不理不睬。如此藐視皇家,臣不能忍!待我前去,一把火燒了他的草廬!”
說罷就要起身。
卻被這年輕人一把拽住再次坐下,年輕人輕聲呵斥道:“張小敬!不可無禮!退下。”
年輕人正是剛登基不久的李亨。
李亨為唐玄宗第三子,原本的歷史中受命於危難之間,挽狂瀾於既倒,恢復了大唐江山,諡號“唐肅宗”,為人機敏大氣,是毋庸置疑的一代雄主。
此時雖然歷史已經改變,安史之亂還是邊境逆賊,原沒有攻破長安城的浩大聲勢,不過年輕的皇帝李亨還是敏銳地察覺了大唐帝國的虛弱。
“大唐已經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必須把大唐進行徹頭徹尾的改革,才能避免國破家亡!”李亨心中暗暗發誓。
拜月當朝誅殺皇帝的赫赫威風嚇倒了滿朝勳貴官員乃至外國使節,這也是樂遊原上空蕩蕩的原因,誰也不想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和這個無法無天的拜月靠近!
但是卻嚇不倒年輕的皇帝李亨,他知道要想變革天下,必須要有拜月這樣一個強人做倚仗,只要拜月答應,可省二十年勵精圖治之苦工!
為了家國大計,別說三顧茅廬,就是三十顧、三百顧他也毫不猶豫!
“張小敬,原本的長安不良帥一名,因殺人入獄,後來臨危受命十二時辰捉拿安祿山的奸細而名噪長安,入了天子的法眼,徹查當年案情洗刷了冤屈,因為忠勇一舉成為天子心腹。”拜月頭也不抬地開口說道。
李亨見拜月開口,掩不住面上的喜色接話道:“先生明察秋毫,這張小敬本是邊軍,死守城池有功,調來長安安家落戶,長安城狐社鼠欺負老軍強行拆房時挺身而出,誤殺敗類而入獄。他本質忠勇心思縝密,我調他貼身侍衛,可他畢竟鄉野村夫少了見識,衝撞之處還請莫怪。”
拜月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