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看著眼前這個乾瘦少年,眼角不由的跳動不止。
這個人,實在是太狠了!
當他殺人的時候,極度的兇殘與極度的仁慈混合在同一張臉上,變幻莫測。
李青山第一次見這樣的人,他每一殺一個人,技術就更嫻熟一分,動作以更迅速一分。掃蕩了幾個洞窟之後,已經沒有人是他的一合之敵。
最後他不再殺人,而是每一個動作都把刀刺進人販子的脊椎。
他行進如風,背後留下了一連串躺在地上不能動彈的人販子。
就連李青山旁邊的丐幫弟兄們也不自覺的和這個少年拉開了距離。
“喂,叫什麼名字?”李青山喊了這個少年一聲。
那少年頓了一下回答道:“趙庸”。
“嘿,真猛士,我不如也!”李青山讚歎道。
他們這些地方的民眾,自然也不知道,宋哲宗趙煦曾經幼年時用的名字,所以並沒有產生什麼聯想。
這人聲名不顯,又如此兇殘,據說是宮廷內衛埋下的間諜。
既然人家給面子說出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當然不能向外透露人家的資訊,這江湖規矩,每個丐幫弟子都懂的。
所以每個人都暗暗的把這個傳奇的名字和這動人心魄的一幕牢牢記在心中,打算等自己老了講給自己的孫兒聽,如果有那一天的話。
……
大宋的文官們向來是後知後覺的,大部分第2天進入皇宮上朝之時,對此還是一無所知。
只有少數幾個人在早晨起來準備上朝的時候,得到了心腹的稟報。畢竟這麼大規模的一個行動,廝殺起來,是瞞不過有心人的耳目的。
在他們的特意觀察下,果然發現了今天朝會氣氛的不尋常。
大宋皇帝趙煦竟然早早的坐在了龍椅之上,那雙眼睛似閉非閉,隱隱透露著殺氣。
這怎麼可能?一定是錯覺。這些大臣暗暗安慰自己:大宋皇帝雖然年輕有闖勁兒,但是畢竟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縱然是天資聰明,但是沒有生活的磨礪,到底還是一個外強中乾的紙老虎。
至於剛才隱隱察覺的威嚴殺氣,一定是錯覺。
說到底,承平年代的皇帝脫離底層生活久了,已經與社會脫節,所有的大臣都是打心眼裡看不起皇帝的。
皇帝代表皇權的象徵意義更大於實際意義。無論忠臣還是奸臣,所有人都是想著利用皇帝的特權實現自己的抱負罷了。
至於皇帝乾綱獨斷,抱歉,沒有任何一個人往這方面想過。
若非賀禮來到這個世界,其實這樣的想法本沒有錯。大宋的皇帝和大宋的文官,與大宋一樣都是菜雞。而且必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菜。
不過從今天開始,已經有了徹底的轉變。
今日的宋哲宗趙煦,老神在在的坐在龍椅上,一動不動如同廟裡的神像一般,任由底下的官員竊竊私語。
宋朝的風氣一向寬容,朝會的時辰未到,大臣們竊竊私語本就尋常。之前藉著整頓吏治的風波,宋哲宗趙煦曾經想要立一點嚴厲的規矩,被賀禮勸止了。
說實話,大宋唯一的優點就是寬容開放,如果失去了這個風格,那麼大宋還是大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