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談笑著穿過廣場,避開女眷,向山上走去。三人初識,要是問家世太過無禮,所以只是閒聊一些興趣愛好,遊冶見聞。
賀禮好奇問道:“二位兄弟喊我之時,尚且相距有數十步,為何就能看出我是值得結交之人呢?”
其實是賀禮好奇這個“親和光環”是怎麼個原理。
朱耷搶答道:“我二人拾級而上,看到前方一寬闊廣場,兄長就恰在視野中央,身形偉岸,端的出眾。”
賀禮點點頭,各宇宙的諸天世界是向媧皇複製的某時期人類社會資料,再經自己雜糅魔改而成,所以基本的底層常識應該與自己原來的地球社會並無二致。
按自己當初生活的地球來講,現代人營養良好,平均身高高於古人,何況自己在現代也算是高個子。旁邊兩位此世界計程車子從小家境優渥,營養不缺,但是仍比自己低一眉頭。
身高高一些確實會有一定的壓迫感,更何況他們是從臺階下向上看,會無形中增加自己的威勢,要不然古代皇帝上朝的時候,都坐在高高的臺階上呢。
上學之時常年伏案,難免有微微駝背探肩伸脖子等不良身體特徵,在畢業季反正閒來無事,賀禮天天有意識的矯正。
現在各個影片網站上,教人如何矯正姿勢的影片比比皆是,張口就是“每天5分鐘教你如何變帥哥變美女”,實際上只能浪費你5分鐘,然後就在收藏夾吃灰去了。
不過倒也沒毛病,眾所周知“收藏=瞭解=學會=做到”。罒▽罒安慰安慰自己就完事了。
賀禮做的很簡單,就是按照一個耳熟能詳的歌曲裡的歌詞:“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不動不搖坐如鐘,走路一陣風。”
只需要堅持一個月,有意識的矯正自己,效果就真的立竿見影。
改變自己其實真的如此簡單,但我們往往喜歡追求方式方法,無疑是南轅北轍,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清楚自己應該如何做。
知道卻不做,是因為知易行難。那麼便不必承認自己知道,這樣就不會有負罪感。
為了強調自己不知道,便時時看一些大神分享,然後收藏一下,欺騙自己的潛意識,欺騙自己的本我。
比如說,現代的年輕人,常常深夜不睡,大機率是因為白天一無所得,心中難安,就以虛假的繁忙來欺騙自己的心靈,這種虛假的繁忙多表現為:玩手機刷影片。
言歸正傳。賀禮心中微微點頭,果然還是老話說的好,“真理還需向內求”。
遵從自己的本心需求,然後試著做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人生大有不同。這不,在給兩位小弟的第一印象中加了不少分。
思維百轉,於現實不過一瞬。
這時只聽到孟龍潭又說:“兄長聞我二人之呼喚,既不驚訝,也不回頭看,淵亭嶽峙,實非常人也。”
賀禮笑而不語。
心中暗暗計較:“看來這親和力光環確有其事,自己暫時也不能理解。再加上一部分機緣巧合與心理暗示,確實很能改善第一印象。”
達到了目的,賀禮也見好就收,說到:“兩位賢弟也是一表人才,尤其是聞過則喜,真是讀書人之楷模。”
這句話不只是花花轎子人抬人,也是出自真心。因為讀書人難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聽得進別人批評的人少之又少。
在自己的世界裡,人人平等講了這麼多年,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喜歡標榜自己高人一等。
比如絞盡腦汁出去拿個綠卡,就想當一回洋人老爺。花費天價把孩子從小送出去,就是為了長大以後拿綠卡。忽然國外出事了,又哭天抹淚要求政府派飛機接回來。
又比如學術圈鄙視鏈,留洋的鄙視國內的博士,稱呼為“土博”,而“土博”裡面,985的要鄙視211的,211的要鄙視普通本科的。殊為可笑!
甚至最近還有理論甚囂塵上,講什麼“門當戶對”。賀禮見過網上一個人說:“你們不上研究生不知道,我和我女朋友都是研究生,我們都深有感觸,如果物件不是研究生,真的什麼都談不來,三觀太不一樣了。”
對於這種沙雕,咱啥也別說了,咱就祝他女朋友直博成功,祝他考博失敗,然後把他這句話打成大字報,貼在他家門口。
這還是在一個人人平等,教育資源極大豐富,讀書人一文不值的時代,尚且有如此多的人因為學歷上的一點優勢而洋洋自得。
這時候咱們再看古代的讀書人,妥妥的特權階級,還知道謙虛謹慎,那麼他們的那點小迂腐,是不是也很可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