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方丈六十歲左右的年紀,眉毛鬍鬚盡白,慈祥安逸。正在禪房向眾僧人傳授佛法。
明空口中念出《金剛經》中的經文:“‘須菩提,圖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得即非福德姓,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1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明空默唸完以後,問眾僧,“此段佛經講的什麼意思,哪位僧人可以翻譯一下?”
從僧人中站起一位和尚,雙手合十,道:“方丈,弟子正音知道這段佛經的意思。”
“正音請講。”
“世尊問須菩提2道:‘在你看來,若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3那麼多的七種珍寶4,拿來佈施,那麼他得到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就答道:‘非常多,因為福德本不是福德,他沒有真實的自性,所以如來才說福德是很多的。’世尊便說:‘如果還有別人,在金剛經中,信受奉持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語,說給其他人,那麼他所得到的福德也是勝過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佈施的福德。,因為一切佛陀和佛陀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都是從這部經中生出來的。所謂佛法,及非佛法。’”
“善!”正空道,“正音翻譯的很對。所謂佛法,三千大千世界,七種珍寶,只是一個說法,這是叫我們明白這其中的奧妙。而其並非是佛法,世界,和珍寶。經書中佛說的‘相非相’眾生皆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這個意思。”
明空續道:“就像經書中所說的‘如來所說相,即非身相’,寺廟中供人跪拜的如來像是我佛如來,卻又不是我佛如來,而是如來幻化在世間的一種形態,並非如來的真實樣貌,所謂‘相非相’,真正的佛有成千上萬種相,不要在腦海中浮現一個相,受困其中,諸位僧悟出這一奧妙之後,就不會拘泥於形,會了解到眾生萬物與如來相同,皆為虛幻。便更能參悟出佛法的真諦。”
眾僧若有所感,雙手合十道:“弟子謹記。”
這時,僧人中又站起來一位僧人,他道:“方丈,弟子正修有事情想向問方丈。”
明空道:“正修請問。”
“方丈,這一天您都在和我們講《般若多羅蜜多心經》、《金剛經》等這些經書的意思,可這些經書,都是粗淺的佛門入門經書,弟子們在入寺的第一年就背誦學習了這些經書。方丈為什麼今日為什麼拋開《大智度經》、《本閣經》這些上乘經書不講,卻要講這些粗淺的經書呢?”
明空聽後微笑道:“正修提的問題提的好,我為什麼要給你們講這些你們早已爛熟於心的佛經呢?各位有誰能替本僧解答?”
眾僧人無一人應答,明空道:“正難,你能否替本僧回答。”
眾僧聽到正難二字,皆看向坐在中間的一位僧人,那僧人起身雙手合十道:“弟子能夠回答。”
只見此僧眉清目秀,目光炯炯,相貌不凡,正是正難和尚,他轉身對正修道:“正修師兄,貧僧要說了。”
正修雙手合十,身體一躬,“師弟請說。”
“方丈剛才說的《金剛經》中也提到了‘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方丈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佛法沒有上乘與粗淺只說,我們不能只追求學到的佛法是高是低,讀過的經書,是多是少,而是要看自己有沒有真正的讀懂這些佛經。讀懂了佛經,最後大徹大悟,普度眾生,那麼‘四句偈’還是‘大千三千世界’都沒有什麼差別。方丈的意思是讓我們不忘初心,懂得世間為何會有佛法的真意。”
明空滿意地點了點頭,正修和眾僧聽後也是恍然大悟,同時念道:“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