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日子,巡撫使一行到黃州已經有十二天了。
十二天裡,除了東奔西跑瞭解情況,做些表面功夫,什麼都沒查出來。
反觀巡撫使,不僅絲毫沒有擔憂之色,反倒每天在刺史府吃好喝好睡好,過的好生自在。
漸漸地,無論是官府的捕快還是刺史府的下人,心裡都開始犯嘀咕。
不是說巡撫使是陵城響噹噹的厲害人物,查案手段一流嗎?
咋跟傳言裡的一點都不一樣?
還沒他們大人為百姓做的多呢。
果然,傳言只是傳言,毫無依據,不可信。
不為百姓做實事的官員會得不到民心,要是再加上每日只會吃喝玩樂,就會引起百姓的反感。
比如刺史府的下人。
他們對姜榆幾人越發看不順眼,礙於身份差距不敢當面硬剛,只能背後偷偷做點手腳。
像飯菜送的不及時啦,送過去的時候加點料啦,打掃的不乾淨啦,炭火送的晚啦,又或者是偷偷在房間裡放些嚇人的小玩意啦等等一系列小把戲,他們通通玩了個遍。
戲劇性的是,姜榆幾人一次都沒中招。
在飯菜里加料?
不好意思,他們每頓飯都要用銀針驗過。為了防止裡頭放了無毒的藥物,殘陽也會用自己的方法再驗一遍。
房間裡放嚇人之物?
不好意思,比這可怕百倍千倍的他們都見過。
姜榆向來睚眥必報,當然不會讓人白白的欺負。她又是個“文明人”,非常討厭用暴力解決問題。
於是,她決定用禮尚往來的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把你送給我的還給你的意思。
看,不罵人,不打架,文明解決,多好。
自食其果的下人們之後果真安分如雞。
出了這麼個小插曲,枯燥的日子突然也沒那麼乏味。
姜榆一直待在別院,哪裡都沒去。
她需要時間整理資訊。
祁炎告訴她的,祁畫告訴她的,來之前她自己瞭解到的,以及最近的發現,亂七八糟蹲在一塊,像一團亂麻,層層交疊。
不過就算再怎麼亂,也能肯定張常海必然與西域人有勾結,很大一種可能是他們要將陵城和紅城的毒人一事再度重演。
是否能把可能變成一定,還得等毒物檢驗出來才知道。
檢驗物件是前些天從南街小巷那女孩她爹的血液,還有一些他們暗中收集到的,沒有被張常海處理過的死者血液。
一名死者中毒說明不了什麼,群體中毒才有說服力。
姜榆從帝京出來的急,沒帶驗毒的藥汁,費了好大勁才找到能做替代品的藥。
效果差不多,唯一的缺點就是檢驗的時間長了點。
姜榆一邊開始檢驗血液,一邊梳理資訊,思考接下來的對策。
這天下午,姜榆去找張常海要官府卷宗室鑰匙,她要去看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