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這事急不得嘛!”
看著一臉糾結,生怕說錯話讓自己不滿的白括,魏來失笑的搖了搖頭:“老白,我就是提一嘴。”
“《火星救援》專案做完我肯定要休息幾個月的。”
“等《火星救援》上映後再談這事也行,不急的。”
見魏來這麼好說話,白括又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撓了撓頭,有些疑惑的問道:“魏導,你下一部電影已經有計劃了?”
“3億的製作成本,又是一部大製作啊?”
3億製作成本的電影,對華語電影來說,肯定算的上是大製作了,每年上映的電影,90連票房都沒有3億呢。
和白括也沒有什麼好避諱的,魏來直接就答覆道:“嗯,還是科幻片。”
“如果可以的話,我其實想嘗試一下中美合拍,找點好來塢的電影公司分擔點投資。”
“中美合拍?”白括錯愕:“魏導你要進軍北美電影市場?”
對華夏的導演來說,搞中美合拍的電影專案,引入好來塢的投資,那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想要打入北美市場。
美國的電影市場,其實是很封閉的。
像國內至少還會每年引進不少全美資的電影登陸華夏院線。
但是美國那邊,如果沒有好來塢的資本,基本上別想登陸美國院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每年都有一些國內大導的電影,宣佈登陸北美院線,但是實際上他們登陸的都是北美的小院線。
就是那種在全美只有幾十家,甚至十幾家電影院的小型院線,可能一天的放映場次只有十幾場。
只能說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像那種貫穿北美的大型院線,基本上都被抓在了好來塢八大電影公司的手上。
而八大可不是啥菩薩,能好心幫華夏電影做宣發。
對好來塢八大電影公司來說,他們首先注重的是自己投資的電影,其次注重的是合資的專案,最後注重的才是代理發行的電影。
而華語電影,就算是能夠被好來塢八大電影公司代理北美的發行,通常也不會給多少排片量。
想要打破這個情況,唯一的選擇就是和好來塢的資本合作,從“外來人士”變成“自己人”!
如果一個華夏的電影專案,能夠引入好來塢的投資,就成了中美混血專案了。
好來塢方面的資本,也會重視這個電影,並且給予資源傾斜,畢竟這部電影賺錢了是大家一起分的。
魏來就打算在《地心引力》這部電影上,引入好來塢資本的投資,以“自己人”的身份登入北美市場!
只是,想要吸引好來塢投資人的目光,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華夏那麼多導演,那麼多電影,幾年甚至十幾年才出現一部中美合作的電影!
魏來想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先讓好來塢看到他。
而要完成這個前提,就得指望《火星救援》了!
喜歡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請大家收藏:()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