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來很擅長用畫面中的一點小細節,去加深觀眾對電影背景和內容的代入感。
這種細膩的鏡頭語言,廣受影評人的好評,認為魏來很會製造畫面氛圍。
這次拍《繡春刀》,也是如此。
魏來專門設計了很多鏡頭,用來隱喻和暗示大明朝廷的昏庸,王朝的腐朽,以及底層小人物的掙扎。
借用簡單的光線變化,就能夠將人物內心轉變給表現出來。
魏來經過這麼多年的電視劇、電影拍攝,也從一開始理論知識很豐富,但是上手還比較稚嫩的新人導演,進化成了一個算得上優秀的導演了。
事實上,從導演系科班出身的導演,如果能夠一直都投資人願意砸錢培養他們,他們也能夠進步飛快。
只是這種近乎幻想的情況,很難發生的。
水平一般的導演,可能畢業後自己拍戲的機會,十年都等不到一次。
所以,只有天資橫溢的導演,才有出頭的機會。
魏來自己實際上也不是一個“天資橫溢”的導演,他更多覺得自己是勤能補拙型別。
只是因為他擁有前世非常多優秀的劇本。
這些劇本補足了他“天資”的不足,可以讓他遊刃有餘的去利用勤奮來提高自己的導演水平。
這才能一次又一次的送上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
現在的施以文,其實就是在復刻魏來走過的路。
他自身的攝影技術,是實打實的天才水平。
再經過魏來系統性的言傳身教,學會了怎麼做一個導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最後魏來給他提供的優秀電視劇劇本,補足了施以文在“創作”領域的天資不足。
如此培養下,施以文自然是一往無前的向著“優秀導演”的領域狂奔。
說實話,想要成為一個優秀導演,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創作能力”,這是一種後天永遠沒辦法靠訓練獲得的能力。
完全只能看天賦,甚至還需要一些運氣的加成。
其他的導演水平、攝影技術等等問題,都是可以靠著學習和砸資源去掌握和提高的。
導演水平不行,鏡頭語言稀爛,那隻能說是導演自己基本功不到家。
但是創作能力不行,那就真的是沒辦法的事了。
而且圈內現在情況又艱難,很多新人導演,可能努力五年十年,也只能獲得一次投資,一次機會來證明自己的創作能力。
成功了,那能進入導演圈,成為一個新晉導演。
一旦失敗,那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沒有任何資本原意再拿錢來投資你的劇本,來相信你的創作能力。
所以,魏來如此下成本的投資施以文,支援他轉型導演,施以文是無比感激和感動的!
他也十分知輕重,知道自己如果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有人給他自編的劇本投資。
所以施以文一直都是傾力配合魏來,魏來給他什麼劇本,他就拍什麼劇本,也不挑,更不會拒絕。
這也是魏來最滿意施以文的地方。
如此上道的施以文,魏來也願意多支援支援他。
再拍幾部電視劇鍛鍊鍛鍊後,如果施以文能拿出還算及格的原創劇本,魏來也願意給他投資。
就算全賠了都沒關係!
就衝著施以文勤勤懇懇的為未來影視工作室拍電視劇,這點支援力度也必須有!
喜歡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請大家收藏:()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