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魏導的戲,一直都是這麼累的嗎?”裴敬喘著粗氣向張鹿奕問道。
三人裡,只有張鹿奕之前拍過魏來的戲。
可是,張鹿奕也一臉茫然的搖了搖頭。
拍《第八號當鋪》的時候,很少有打戲的。
他飾演的韓諾,是整部戲除了黑影之外的戰力天花板,而且戰鬥的情節通常都是揮一揮手,敵人就倒下了,逼格這一塊拉得滿滿的。
“魏導...以前拍戲也不是這樣的...”
張鹿奕尷尬的笑了笑,又補充道:“《繡春刀》是一部武俠電影嘛,累點也正常。”
一旁的嚴燦聽到這話,臉色有些怪異。
他算是內地演員裡,拍武打戲比較多的演員了。
畢竟是少林寺俗家弟子出身。
但是吧,國內其他導演拍的武打戲,都是什麼樣子的?
演員只需要露個臉,其他真正打鬥的戲份,全都是替身來完成。
打個比方,演員先上場,拍一個全身的鏡頭。
然後換替身,來一個瀟灑的90度迴旋踢,將敵人一腳踢的老遠。
然後再換演員上場,踩著已經倒地的敵人,露出個瀟灑的笑容。
這樣一段武打戲就算拍完了。
其他的武打戲份,也差不多都是如此。
演員通常只需要演兩個鏡頭,一個是開始打的時候露臉,一個是打完征服敵人時露臉。
導演有無數種方法,能夠將武替的動作和演員的臉剪到一起,並且絲毫沒有違和感。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近景中景頻繁切換,近景的時候拍演員的上半身露臉,中景拍下半身或者背影。
這樣一段瀟灑的打戲就搞定了。
演員是很輕鬆的,斷然不可能累。
髒活累活都是武替來幹。
這就是嚴燦對國內武打戲拍攝的一貫印象了。
他還好一點,因為他是少林寺俗家弟子,所以他拍一些武打戲的時候,能夠自己完成的動作,都會自己上,儘量降低導演的工作量。
也是因為這個優勢,他才能在娛樂圈站穩腳跟,片約雖然不多,但是也不會斷。
說實在的,也不是每個導演都喜歡這種拍攝方式。
還不是演員們一個個都不願意拍打戲,甚至在籤合同的時候都寫好了條款,武打戲必須用替身完成。
逼的導演只能天天去琢磨,怎麼流程絲滑的透過鏡頭切換和剪輯,讓武替打戲不穿幫。
所以嚴燦這種不硬追求一定要用武替,願意自己上場拍打戲的演員,才能有穩定的片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