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屈桓就和劇組簽好了合同。
嗯,合同主體是他本人,而不是經紀公司。
這麼短的時間內,他也沒辦法立馬就找一家合適的經紀公司。
好在並不是非要有經紀公司,演員才可以和劇組籤合同的。
最終,屈桓獲得了一份二十萬片酬的合同。
對於一個新人來說,參演的第一部電影,而且還是配角,能夠拿到二十萬的片酬,已經是十分高的價格了。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是的,雖然屈桓31歲了,但是他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人演員。
什麼?你說他幹了11年武術替身和群演?
笑死。
娛樂圈裡有誰會將一個武術替身或者群演,當做圈子裡的一份子?
一般來說,像屈桓這種第一次演電影正式角色的新人,片酬都只有幾萬塊左右,如果背景比較深,背後的經紀公司比較有人脈,可能可以爭取到十幾萬。
像屈桓這種連經紀公司都沒有的新人,一般幾萬塊就可以打發掉了。
魏來可不是喜歡壓榨新人的那種導演。
考慮到“趙靖忠”這個角色的重要性,魏來還是很爽快的給了一個符合角色定位的新人價。
這也讓屈桓樂瘋了!
雖然二十萬是稅前片酬,交完稅後可能就剩下十六萬了,但是這也是他這輩子拿過最多的一次單筆工資了!
這不免讓屈桓再次感嘆,演員的薪資差距,簡直太離譜了!
這也堅定了屈桓,要在娛樂圈裡站穩腳跟的念頭!
他才31歲!
還能抓住青春的尾巴,再拼一次!
......
屈桓的進組,補上了《繡春刀》最後一塊重要拼圖。
實際上,和屈桓談好戲約的時候,其他幾位主演都已經進組了,跟著白括重金從港島請來的武術指導團隊,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武術訓練。
不管是嚴燦還是張鹿奕、裴敬,他們都非常認真刻苦的進行訓練,每天差不多有12個小時都在武術教室。
大家籤合同的時候,條款上可是都清清楚楚寫了,三位主演禁止使用武術替身,武打戲必須親自完成!
這並不是魏來單純因為看不慣圈內武替成風的風氣,才這樣定的。
而是對於電影拍攝來說,自己親自拍攝出來的打戲,絕對是要比頻繁使用武替的打戲更加流暢的。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如果使用武替,那一些激烈的打鬥,就沒辦法讓演員露出正臉。
要露正臉也可以,那就需要頻繁的剪輯鏡頭。
上一秒是武替瀟灑的打戲,下一面鏡頭切一下,是演員冷峻的正臉。
這樣剪輯出來的打戲,因為需要頻繁的切換畫面,就會導致整場打戲被剪的很零碎。
完全沒有那種多機位,直接一鏡到底拍出來的打戲精彩!
前者只能讓觀眾看主角“耍帥”,後者才是真正的能夠看到一場酣暢淋漓,拳拳到肉,緊張刺激的功夫大戰!
成龍的電影為什麼那麼火,甚至在歐美世界也很受歡迎?
不就是因為成龍電影裡的大量打戲,都幾乎是一鏡到底,很少會頻繁切換鏡頭,可以讓觀眾完整的看到一場功夫搏鬥,讓人看了熱血沸騰!
港島八九十年代的武打片,也大部分都是真人實操,直接讓武行班子上,拳拳到肉的開打!
直到新世紀,年輕的一批演員出現,越來越不願意親自上場去進行武術訓練,拍攝武打戲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