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光陰如梭,轉眼間,1568年的夏末即將到來。
“事情籌備的怎麼樣了。”
抬眼望向何永定的身影,身為九華山凌煙閣的五長老,也是這片山谷的管事,他被責令督辦所有儲糧事宜。
“第一茬的番薯已經運往山外,第二茬的貨物正在收割當中。”
半年多的時間,山谷中總共開墾良田八百餘畝,除了五百畝的水田外,還有三百畝的山坡地帶。
從二月份至今,到今年五月下旬,第一茬的番薯已經收穫成功,整整九十萬斤的番薯,透過王方所建立的渠道,轉送到縣城周邊的各個村落當中。
這其中楊家兄弟,也就是王方三嬸的幾名兄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沒辦法,現在王方身邊可用的人手實在太少,假如沒有外力幫忙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能將貨物運送出去。
“總共建立了八個分銷渠道,召集了周邊各個村落兩百餘人的銷售散戶,幫我們一起分銷。”
分銷渠道,銷售散戶,以及分銷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王方強加給場中眾人,其實明朝的商戶之間,已經有了這樣的名稱和概念,只是各地的俗語叫法不同,聽起來格外彆扭,故而被王方強硬下令,改變它的稱呼習慣。
“其中三個渠道,由楊家兄弟負責,剩下的五個渠道,由我們自己負責,每個銷售地點,儲存了超過十萬斤的儲量,一旦開始銷售,三天內,可以佔據縣城的大街小巷。
另外,四月份訂製的烤爐,也在生產當中,迄今為止,已經有了八十口的儲備,等到我們分銷開始,可以達到一百一十口的儲量。”
烤爐,也就是大鐵桶,類似於後世的汽油罐子,這玩意製作簡單,價格低廉,幾乎只要跟鐵匠鋪一說,就可以仿造出來。
除此之外,烘烤的方法,也被王方傳授出去,他不打算靠這種小玩意發財,只希望能在秋雨降臨之前,將自己的一切準備妥當。
“另外就是價格方面,你確定一文錢一斤?”
在何永定看來,王方的做法相當不能理解,單從口味上來講,番薯要比粗糧好吃數倍不止,但在價格上來說,王方始終堅持一文一斤的價格,甚至於同意分銷的散戶可以賒賬,將番薯販賣之後,再回來結賬。
不是不信任銷售的散戶,只是相對於傳統的銷售手段來說,這樣的做法簡直和白送無疑,一文一斤,可以賒賬,假如真有人不顧臉皮,賒走數百斤的話,到時候如何回本。
“這確實是個問題。”
摸著下巴想了片刻,王方點頭道:“還是一文一斤,同意對方用米糧抵賬,就按一斤換六斤的標準好了。”
“可是?”
何永定躊躇片刻,最終道:“可是縣城的糧價才一斤五文,這樣一來,我們不是虧損的更多。”
無所謂的揮揮手:“不用管虧損的問題,只要我們將所有番薯銷售出去,哪怕白送,也可以賺取大筆銀錢。”
經濟的問題很難解釋,哪怕經受了半年的教導,何永定依舊不能理解市場的妙用,而在眼下的這片山谷當中,真正看懂王方計劃的,恐怕只有曼娘和楊蓉兩人,不得不說,這兩人的智商已經到了王方汗顏的地步,恐怕要不了多久自己的知識儲備就會被全都吸乾。
顧不上頭疼的問題,王方繼續道:“縣城那邊怎麼樣了,是否找好了藏身的地方。”
“找好了,租了三家小院,每家每月四百文,其中有兩家已經運了一批貨過去,到時候一旦縣城外的渠道出現問題,也能保證縣城內的貨物不會斷供。”
點點頭後,欣慰的道:“看樣子已經可以動手了。”
說話間,再次道:“通知下去,除了山坡上還未長成的番薯外,水田中所有第二茬的番薯全都銷燬,能收就收,不能收的掘開河岸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