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戰場,這第一次戰鬥來得極為突兀,雖是被偷襲,但是結果卻是那偷襲的十餘人之中將近一半被張洵等人斬殺,剩餘者則是落荒而逃。
原本的偷襲逆轉為一場單方面的碾壓,這轉折的開始,一個是黃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時,以黃蟒困住那辟穀巔峰的修士,另外一個便是張洵直接斬殺一偷襲者。
雖然張洵的修為看起來是辟穀八層,但是其戰力絕對在辟穀巔峰之上,尤其是此次前來戰場之前張洵做了一番周全的準備。
即便是遇見結丹修士,張洵打不過也能安然逃走,雖張洵此次前來的目的之一是前往萬靈宗,弄清他谷臺上劍的來歷,可這並不代表張洵會直接脫離罡宗的隊到達萬靈宗。
這主要原因嘛,任是個傻子都能看得出來,此時萬靈宗在兩宗對峙之中處於劣勢,張洵做錯一個選擇便會導致其身隕道銷,而且上他實際上已經與萬靈宗再無關係,無需再為萬靈宗做些什麼。
在這第一場戰鬥之中,張洵獨自一人斬殺兩個與他境界相同的修士,引得同隊修士對其一陣側目,隱隱之中,儘管張洵才堪堪辟穀八層,可卻被當做這隊之中除了黃超之外的第二人。
而那張洵一直注意著的許留山更是隱隱之中對張洵投來不善的目光,這一戰之中,那許留山修為雖達到辟穀九層,可並未斬殺哪怕是擊傷任何一個前來偷襲的修士,一直都是被動抵抗。
如此舉動使得張洵在懷疑其身份之時,卻又不敢確定他是否是萬靈宗那邊的內應,恐怕沒有哪個內應會如同他這般,消極殆戰,讓人一看便知。
就在張洵隊遭到襲擊的這,罡宗陣營,數千隊,都不約而同地遭到埋伏,如同張洵這般能反將埋伏者擊退的隊實在不多,大部分皆是損失慘重。
隨後原本順利的推進,遭到萬靈宗陣營的猛烈阻擊,整整兩年時間,罡宗的修士未能再前進一步,這落星山脈的範圍也就穩定在兩宗以三七比例佔據的狀態。
兩年之中,張洵參與的戰鬥多達千於次,每一次皆是有驚無險,兩年下來,原本二十人的隊雖只剩下十五人,可與其他隊的損耗比起來,已經好太對太多。
也虧得張洵所在的是這落星山脈的東邊,距離萬靈宗宗門較遠,前來阻擊的修士修為也稍微低上一些,否則,若是正對著那落星山脈的宗門,只怕此時隊之中十不存一!
兩年之中,張洵曾經兩次參與換防,趁著換防的空檔,張洵在再次煉製出兩張顯靈符,至於張洵體內那心火,除了接受來自罡宗的吸引之外,那原本來自軍營之中的吸引似乎已經消失,似乎是那罡宗有了教訓,不會再輕易將那奇火暴露在外。
在不計傷亡的一次次推進之中,來自北方各大勢力的修士幾乎已經消磨殆盡,不少隊此時有接近一半修士已經換成了罡宗弟子。
張洵的隊由於損失尚不嚴重,故而人一直沒有換動,似乎如此狀況是罡宗極力避免的,兩次換防之後,張洵的戰場終於變成了正對著萬靈宗的落星山脈中部的中央戰場。
此處戰爭的慘烈程度,遠超張洵之前的想象,兩年中張洵親眼所見,戰場上走投無路,選擇自爆的修士不下二十個,幾乎每一個修士自爆,都會引來一陣瘋狂的反撲,使得戰場越發慘烈。
兩年以來,罡宗的戰線未曾推進,於是戰場也幾乎被確定出來,在這落星山脈之中似乎已經形成了一條寬百餘丈的血色條帶。
這條帶之中再無任何樹木,此處常年累月的戰爭之中,在千奇百怪的法術的轟擊之下,早已成光禿禿的一片。
原本由落葉堆積腐爛形成的黑色土壤,此刻若是有人挖開來看,其地下三尺深的土壤都已經變成紅色,那是被數萬修士的血生生染成的顏色。
是日,就在張洵以為一場惡戰即將來臨之時,戰爭的局面卻出現了壓倒性的變化,這變化的原因到不在於張洵這些散修殺紅了眼,亦或者是南方修士變弱了。
而是那此時已經佔據北方修士大軍中近七成的罡宗修士,幾乎每人都拿出了一傀儡,瞬間一道傀儡大軍便形成,近萬穿著萬靈宗道袍的傀儡,組成一道銅牆鐵壁,不畏生死,朝著那百丈空曠地帶碾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