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心來,三個月的苦修之後,張洵的修為終於達到開脈六層,別看張洵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要知道他的修為早在走出霧山的時候就已經到達開脈五層巔峰。
這三個月只是順水推舟而已,此外張洵的肉身也在多色火的協助下,進步神速,也突破到地火六品的境界。
在這三個月裡,張洵更是修習了許多他未曾聽過的法術,若是再遇見廝殺打鬥,他的戰力定會提升不少!
最後令張洵不解的一點是,張洵在這三個月之中還嘗試過數次煉丹,然而也沒有一次成功,之前在烈焰城,張洵將煉丹失敗的原因歸結於火之靈氣太濃。
在丹符宗之中,張洵依舊煉出一爐爐廢丹,這倒讓張洵想不出其他理由,只能將其歸結於自己徹底沒有煉丹賦,不再苛求。
張洵的修煉之地極為寬敞,且靈氣濃郁,但是這日張洵卻是沒有埋頭修煉,而是離開了他那單獨的山峰,朝著一個廣場走去。
因為這一宗門將請出品制符師和煉丹師,為弟子講解丹道與符道,此時雖然張洵勉強算得上是個品符師。
但是卻是一味地的閉門造車,所有的丹道理解幾乎都是靠著個人臆測,長久下去,不定會偏離大道,走入偏執之中,此時張洵需要的是與制符師交流。
尤其是和他一樣的品制符師。
張洵在萬靈宗時默默無聞,除了在比試場上,他幾乎從未受到過關注,然而這三個月張洵被符脈宗主收為親傳弟子的事情,在整個丹符宗之中傳得沸沸揚揚。
須知這丹符宗之中也有制符煉丹的驕之輩,他們早就蠢蠢欲動,想要來探一探張洵的實力。
當初在收徒之時,向張洵投來嫉妒目光的王淮更是如此,原本在這一次收徒之中,他的符道賦最為出眾,然而在張洵的品符師面前,他卻是失去了光彩。
不多時張洵便來到講道的廣場,只見那廣場乃是圓形,其半徑長達百丈。在那廣場的正中央一道青色光幕將其分成兩個部分。
光幕左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席地而坐,老者雙目炯炯有神,嘴上著一句一句叫常人難懂的符道用語。
道精彩之處,那老者更是會用手撫一撫鬍鬚,露出十分滿意的樣子,在張洵看來頗有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
在他面前數千弟子面對老者,坐得端端正正,有些弟子目露不解之色,但是又因為老者不經意間的一句話,豁然開朗,面露喜色,微微一笑。
卻也不敢喜形忘色,生怕惹怒了那老者,須知制符師之間不以修為論輩分,唯一認準的是對制符之道的理解,他人講道之時,心不在焉便是不敬!
光幕的右邊,有一老嫗,雖不的滿臉皺紋縱橫,但是其頭髮有些散亂,一臉的枯槁之色,嘴中同樣在講解些什麼,不過隔著光幕張洵聽不見聲音。
那老嫗身穿的道袍更是十分樸素,與一般弟子所穿的道袍無二,可見其對於梳妝打扮全不在意,一心鑽研丹道。
透過那光幕,張洵還隱隱看見古眉和江月,兩人正坐在一起,一前一後,前面的古眉雙眼微閉,似乎是在思索些什麼。
然而隔著光幕張洵卻是看見那江月臉色微微發白,右手更是捂住腹,似乎被為什麼病痛折磨。
就在這時,那高臺上的老者,突然高聲道: